该实践路队紧紧围绕“民族团结与融合”的主题,成立民族团结实践路队,前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开展2023暑期“三下乡”实践行。

产学研结合发展:实践路队前往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与傣族园开展采访、调研、体验等多形式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实践调研活动从公园民族特色结合旅游发展这一方位出发,对30余位游客进行了采访,并深入体验,全面记录、对比、总结。

贯彻落实民族大团结方针: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云澜之上•民遗守望”实践路队来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曼亮伞讷村进行为期两天的理论宣讲与普及,助力推动傣乡特色文化发展。

实践路队在岩香村长的带领下,参观学习了傣家风俗,领略了傣家的特色民族风情与文化。从傣家特色建筑到村民公示簿,从民族乐器到民风习俗(贝叶经的撰写、傣陶的手艺、章哈的传颂),从“光边”大鼓到极具民族风味特点的傣家服饰和生肖(在傣族文化里,日常的生活中与大象密不可分,所以第十二位生肖为“象”)都是实践团在调研中学习和记录到的民族特色非遗文化。

参观学习结束,实践团跟随岩香村长开展入户宣讲和社会调研。实践团从“多民族文化团结与融合”出发,紧扣“多民族一家亲、民族非遗齐发展”的主题,向十余户傣族人家宣传了京津冀的民族非遗文化及发展进程,并进行关于多民族非遗文化的深度交流与学习,深刻感悟中华民族精神,发出了各民族非遗要像“石榴籽”般团结奋进、共同融合发展的畅想。

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云澜之上•民遗守望”实践路队前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曼听御花园景区进行研学和调查。

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里,从傣陶、傣家年糕、打铁技术、傣族使用干支等文化中,无不体现着傣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主题教育馆充分发挥了教育基地辐射、带动和引领的作用,运用各种形式讲好边疆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故事,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使“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成为全州各族人民的价值取向和共同追求,持续激励兩林各族儿女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方位、深层次开展宣讲活动:本次“三下乡”实践行,“云澜之上•民遗守望”实践团采取“枝干型”模式,以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调研的小组为主干,联合各省市同学进行“民族团结与融合”的主题宣讲形成枝干,在天津、河北、福建等多省份,号召众多青年学子去到社区、街道开展关于“民族团结与融合”的宣讲与采访活动,运用数字化手段,做好了精细化对接,进一步务实了实践目的。

进社区、下基层,符合了多民族一家亲,多民族“石榴籽”团结发展的要求,多地点、多形式、宽范围,把本次“三下乡”实践行“民族团结与融合”的主题彰显的更深、更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作为西部地区其中之一的“全国民族团结与进步示范州”,实践路队在此将“京津冀”民族特色非遗与当地民族非遗文化进行了深度研讨和学习记录,深入了解民族团结进步呈现的新气象,充分感知边疆民族地区发生的新变化,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助力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为青春力量,我们将继续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厚植民族团结与进步的情怀,并结合自身专业特长,组织同学们进乡村、进社区开展多形式、深内容、广角度地活动,在思政教育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社会实践中“铭初心、肯吃苦、多探索”,不断汇聚青春动能,在新征程中书写青春华章。

文:杨帆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