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晚,中行发布公告,表示正在和原油宝客户协商和解。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中行将承担客户的负价亏损,也就是说,投资者此前倒欠中行的巨款,可以不用还了。

从一开始强硬表示不还钱将纳入征信,到现在愿意承担负价损失,中行态度的大转变,和监管压力有直接关系。5月4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会议,专门提到了部分金融产品的风险问题,要求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正是在这次会议第二天,中行就发出了和解公告。

除了监管压力之外,中行态度转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即使将来和投资者对簿公堂,中行在法律层面的胜算也并不大。原油宝这款产品曝雷,除了中行的各种不专业操作之外,从产品设计到销售,都存在极大争议。

对于原油宝的投资者来说,能够避免倒欠甚至还可能拿回20%的本金,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当然,也有投资者对和解方案并不满意,认为应该按照4月20日晚上十点钟的交易价格,当时的油价为11美元左右,如果以此计算,投资者可以挽回更多损失。按照中行的表述,“如无法达成和解,双方可通过诉讼方式解决民事纠纷”。

中行还表示“保留依法向外部相关机构追索的权利”,言下之意就是向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追责。客观来说,芝加哥交易所在4月15日临时修改交易规则,允许负值结算,这一做法也的确存有争议,不过中行最终的胜算有多大,对原油宝的投资者来说是另外一个故事。

中行和投资者即使最终达成和解,也并不意味着原油宝事件就此尘埃落定,原油宝事件曝光,其实只是揭开了当前国内投资理财市场乱象的冰山一角。如果不能对原油宝事件做出彻底调查,真正解决事件背后隐藏的系统性风险,将来类似的悲剧还有可能发生在每一个普通民众身上。

原油宝惨案发生之后,很多人都在庆幸,还好自己没有买这款产品,其实在原油宝事件上没有看客,每个投资者将来都有可能在不经意间踩到大雷,成为下一个悲剧中的主角。也正因为如此,原油宝事件最终如何处理,并不仅仅事关中行和原油宝的几万投资者,其实和中国的整个金融系统,以及每个普通人都息息相关。

原油宝事件最值得反思之处,其实并不是中行的种种不专业操作,而是这款风险极高的投资产品,是怎样穿越了重重监管,最终卖到了那么多普通民众的手上?因为前者只是技术性问题,而后者事关系统性风险,如果系统漏洞不能彻底堵住,原油宝的和解就只是治标不治本,将来仍有悲剧重演的可能。

在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通常都有相当成熟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也就是让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产品的风险等级相匹配。我国在2017年也推出了《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对于提供相关投资产品的经营机构,要求首先要了解自身产品的风险等级,其次,要了解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最后再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投资者。

从原油宝事件来看,中行的适当性管理显然远远不够。首先,中行对自身产品的风险级别定位不准确,给原油宝的风险评级只是R3级,通常而言,投资产品的风险等级分为R1到R5一共5个等级,R3对应的是中低风险,对应的投资者级别是稳健型。但是对于一款可以亏完全部本金甚至倒欠的投资产品,原油宝的风险级别显然不应该只是R3。

将原油宝包装成R3级之后,中行将原油宝的交易门槛设计成不到千元,和原油期货50万元的投资门槛相比,这几乎是零门槛,由此方便吸引大量中小投资者参与。中行还通过“原油比水还便宜,中行带你去交易”、“抓住一波活久见的原油行情机会,收益率超过37%,仅仅用了5天”等宣传口号,夸大原油宝的潜在收益而隐藏真正的风险。最终,原油宝这款风险极高的产品,大量卖给了没有经验的投资小白们。

中国银行江西分行宣传语

最近几年,我国投资者屡屡踩雷,很多曝雷的投资产品都是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前几年P2P横空出世,宣称既可以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还可以帮民众跑赢通胀。因为头顶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光环,P2P获得了极其宽松的监管环境,在进入门槛极高的金融行业,p2p平台不仅不需要牌照,甚至都不需要备案。结果短短几年间涌现出数千家P2P,其中大量没有资质的平台蜂拥而至,然后卷款跑路,导致整个行业最终被大清退,留下大量投资者迄今还在艰难讨债。

这一次曝雷的原油宝,同样也是所谓金融创新的恶果,从原油宝的设计方案来看,很多细节其实都游走在灰色地带,到底有没有违规甚至违法之处,普通投资者并没有辨识能力,只有监管层才能做出认定。而当前市场上推出类似纸原油产品的并不只是中行一家,其余的虽然没有像中行一样跌到负值,在这一轮原油下跌行情中其实也都损失惨重,只不过没有成为关注的焦点,但是也同样存在巨大风险。

投资者们在P2P上踩雷,很多人只是归罪于自己运气不好,遭遇了骗子平台,但是在原油宝上巨亏,投资者显然无法接受。在广大民众的朴素认知里,和那些骗子平台不同,中行这些国有大行都是有国家信用担保的,结果最后亏得比P2P还惨,这些国有大行的冒进和不谨慎,对国家信用其实也是巨大消耗。

从P2P平台到国有大行,国内投资者这几年遭遇的雷区范围越来越大,被割韭菜几乎已成常态,这说明风险事件已经不仅仅只是个案,而是我们的整个金融体系在某些方面出现了问题,这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和重视,否则将来还有可能发生更大的悲剧。

2017年,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推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试图从制度上给予投资者保护。证监会当时在起草说明中表示,要避免《办法》成为无约束力的“豆腐立法”和“没有牙齿的立法”。现在数万投资者在原油宝上巨亏,如何对事件追责,以及避免悲剧将来在更大范围内发生,对于监管层而言,也是时候露出牙齿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