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期嘉宾

叶振宇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室主任

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承接平台发挥着关键作用。天津在承接平台方面有何亮点、未来如何优化以加快产业协同?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叶振宇。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是京津两市深化合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2021年,科技园累计入驻企业超3000家,北京来津企业占比由2019年的16%提升至30%。在叶振宇看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过程中,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成为京津冀产业转移协作的旗舰型项目之一,是北京科技企业到京外投资布局的重要目的地。经过多年建设和探索,科技园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取得明显进步,在京津冀产业链创新链互动中发挥重要节点作用,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具有示范效应。同时,科技园也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阶段,该项产业营收同比增长284%。叶振宇认为,这与滨海新区城市功能服务配套能力明显提升、园区产业发展环境日益改善,以及相关配套支持政策逐步到位等因素有关。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发展空间较大,功能定位日趋清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和潜力较大。

他指出,京津冀三地的承接平台只有在发展定位、重点产业方向等方面体现差异,才能形成互补优势和合作条件,同时,三地要完善对接沟通机制,尽可能让这些平台步入错位发展、联动发展的轨道。未来,天津要继续加强相关平台的顶层设计,确定每个平台的主业方向,引导平台做精做强主业,使每个平台都有1—2个规模较大的亮眼产业。

“‘十四五’时期,三地在产业协同方面已进入‘优存量、强增量、谋储量’阶段,城市无论规模大小、行政等级都要着手培育一些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立市产业’和领军型的优势企业。”他说。近几年,天津重视发展先进制造业,多措并举增强实体经济实力,在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变化,汽车、高端装备、信创等产业未来可能成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立市产业”,还有一些成长性较强的科技企业有潜力发展成为领军型企业。他建议,下一步,天津要充分利用本地科教资源,打造高品质的产业发展生态,在京津冀产业链创新链联动发展中挖掘新的产业增长点;同时,继续做好协同发展这篇大文章,承接一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标志性重大项目,发挥这些重大项目“引爆效应”,使之产生较大的产业带动力和集聚力。(记者 刘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