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民服务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办的事,但有句俗语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心里始终保持着为老百姓办事的真诚和热切,再难办的事情也能找到突破口。

愿意为群众解难题,是最基本的责任意识,也是最朴素的情感体现。河北区铁东路街道办事处公共服务办公室接待过一位申请计划生育特殊扶助失独家庭资格的大娘,因必需的结婚证、独生子女证早已丢失,也无法补办,急得大娘痛哭不止。工作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通过走访邻居、大娘及其爱人生前单位,多方取证,形成调查结论,用最快速度帮她申请到了资格。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就需要我们有种代入感,不把群众看作“他”,而是看作“我”,带着迫切感去找思路、想办法。

想办,有时意味着要打破常规,才能打败“难办”。群众的诉求,不一定有先例可循,也不见得有政策条文可做支撑。每当此时,就需要服务者创新思路,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可操作空间。不久前,一家公司的7名离职员工想申请劳动仲裁,和单位解决争议问题,但有人已在外地找到工作,因疫情原因无法回津参加开庭,十分着急。南开区人社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立案庭另辟蹊径,通过创新设立的“云仲裁庭”,运用区块链、人脸识别、电子签名等科技手段,在网上开展调解和庭审,使7名员工一次就与公司在线达成调解协议。打破常规,是对既定思维、现有状态的挑战,有时甚至要去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冒一点风险。这些不仅考验智慧,更考验勇气,本质而言,检验的是有没有愿意为群众利益而担当的精神。

现实中,看起来难办却最终得到解决的事例并不少见,这足以让人反思,为什么另外一些事情“不好办”或者“办不成”?是真的无计可施吗?有时是作风问题,嫌麻烦、怕困难,遇到稍微复杂点的问题就躲闪推脱。有时是机制问题,死板僵化、不够完善,跟不上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把想办、能办、敢办作为行动目标,这是转变作风的前提;解放思想,用“活”的模式去应对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这是完善机制的关键。而无论是转变作风还是优化机制,最终都要在“办”上下功夫。把一个个难题作为切入点,从个别现象中找出共性问题,为解决同类问题提供参照,才能让“难办”不再难。

(张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