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播放:


【资料图】

回家的路音频:

腊月,剩下最后的几天。年,就在转眼之间。回家,成了绕不开的话题。

早早在百度地图输入了回家的路线,年货塞满了后备箱,给爸爸的茶叶,给妈妈的围巾……满满的行李箱里,盛着回家的期盼。想念家里的炮竹声,想念爸爸妈妈亲手做的年夜饭。

这一年,那三年,辛酸也好,无奈也罢,都在回家的路上变成幸福的语言。

回家的路,数一数经历了多少个寒暑。从静海到文安,30公里回家过年的路,张震宇走了两年。因为同属“口子”区县,每到过年,那条熟悉的路,都被疫情拦住,“等待”仿佛成了年对家唯一的回答。张震宇的孩子从出生还没见过爷爷奶奶,现在孩子9个月了,已经会扒着墙走上几步了。

等待,在700天后终于要落幕。

回家的路,数一数起起落落的旅途。回家过年,对于在津求学的张萍来说,是一张订了又退的车票。张萍的老家在河南平顶山,她是家中的长女,已经两年没回家了,早早预订的火车票,在腊月倒数的第十三天还是退了。

寒假里,张萍兼职做家政服务,没成想订单排到了年三十儿。每天十几个小时擦擦又洗洗,累的直不起腰。张萍算了一笔账,到春节能赚六千多块钱,回家来回一次的车票就一千块,有些舍不得。

去年春节,张萍在北京地铁站做兼职,半个月赚了五千块钱。她清楚记得,新年钟声敲响时,还在回宿舍的公交车上。

霓虹的北京,空旷而清净。回到宿舍,年夜饭是泡面、火腿,还有几袋零食,对她来说算不上奢侈,但已足够丰盛。

年就这么过了。

回家的路,数一数日子有哪些胜负。于红梅还算知足,因为她刚刚从南阳老家探亲回津,这个春节她不回去了。于红梅是一名理疗师,2022年门店只营业了80多天,到手的工资也只有8000块钱,春节门店连市,于红梅希望能赚到更多的钱,来弥补过去一年定下的目标。

常年在外闯荡,于红梅自认为对年对家没有那么强烈的归属感。往常休假回家和老人、孩子团聚的时光总像是过年一样。年三十儿那天,和同事们在一起聚餐、庆祝,也许热闹了,想家的味道就淡了。

回家的路,数一数一年中快乐的次数。5年来,南昌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杨敏专做一件事,送被拐的孩子回家。2021年,84个;2022年,35个。让爱回家,让家团圆。回家的人是快乐的,多年摆空的碗筷终于盛满了幸福。

还有,还有……

2013年,央视春晚一段2分钟的公益短片感动了无数人,摩托车返乡大军,是质朴的中国人对春节、对团圆的生动表达。主人公汪正年和她的妻子及亲友,历时 5天4夜,从广州肇庆骑行至贵州石阡老家。

网友驾车27小时回家,凌晨,一双儿女守在院子,网友下车的那一刻,儿女扑上来喊声爸妈,一家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7岁的男孩举着手电走了一公里,只为第一时间见到回家的父母。

这些画面,总会让人热泪盈眶。或许你就是那个正在赶回家过年的游子,或许你是那个等待孩子归家的父母。

当家和年凑到一起,是思念很难迈过的一道坎儿。或许,思念需要时间慢慢调养。

小时候,年味是一种期盼;长大后,年味是一种回忆。回忆屋顶的白雪,家门口的树挂,还有那踩碎一地的暖阳。汇总起来,这就是家的味道。

家是我们年少时想要逃离的地方,是我们年老想回可能已经回不去的地方。是清明的那柱香,是中秋的那轮月。是春运时的那张车票,是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口音。

家是屈原的秭归,是卡夫卡的布拉格,是木心的乌镇。小时候总嫌弃家苍老而破旧,可家从未责怪我年少无知。长大后总埋怨家离的太远,可家从未埋怨我迟迟未归。

作家田地在诗中写道,我的家在南方,北方却住着我的爹娘。也曾千里万里地回到北方,可再也回不到出发的那个晚上。

回家吧,孤独。有人曾问张震宇,家有什么好。他想了很久……坑坑洼洼的土路,外皮开裂的平房,被泥巴压塌的柴火垛……是的,家多年未变,或许是怕外出的游子认不出它原来的模样。

回家吧,幸福。这一刻是等待了许久的奔赴。小时候看外出的游子回家过年的场面,总会跑上去瞧个热闹。现在,自己成了探亲的主角,被围观的那一刻是否还记得当年好奇得看看瞧瞧。

回家的人多了,路也变得拥挤了。火车站、飞机场,熙熙攘攘,总有些人为回家的路护航。

消防员杨云,家就在静海,越是团圆的时候他越要坚守在一线。

静海区医院ICU护士长单昆、护士蒋园园,已经两个春节没在家过年。他们在病房守岁,连许愿都许给了病患。

还有马路上叫不出名字的环卫大爷,岗亭中紧盯监控屏幕的民警大哥,一个人一辆车一条路的公交车司机,连夜下乡镇检修的电力工人,还有24小时待机的接线员……

浅予深深,长乐未央,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第三杯敬那些为你回家而不能回家的守护和担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