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聚焦区域中长期发展,红桥区全力谋划推进“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建设目标是什么?未来规划是啥?2月15日8:00至9:00,在由市政府办公厅、市委网信办、海河传媒中心合作推出的《公仆走进直播间》特别策划“见行动看效果──2023区长访谈”节目中,红桥区区长陈宇做客天津新闻广播和津云中央厨房直播间,谈思路、话举措,一一回应。
规划、建设“京津冀同城商务区”是红桥区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撬动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也是红桥区落实“十项行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加快推动中心城区更新提升,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关键举措。
红桥区三大优势让“同城”成为可能、变为现实
“京津冀同城商务区”的建设,首先得有“同城”的条件。随着京津冀轨道交通的发展,特别是高铁通勤的“地铁化”“公交化”,有效减少了换乘,完全有了快速直达、同城出发的感觉,为同城化工作、生活提供了支撑。
据陈宇介绍,红桥区有三大优势,让“同城”成为可能、变为现实。“第一个是交通区位优势。坐落在红桥区的天津西站,是‘轨道上的京津冀’核心节点,设计日吞吐量20万人次,京沪、津秦、津保、京津城际四条高铁在西站交会,最近日均客流量已经恢复至10万人左右。”陈宇说,等今年津兴铁路修建完成,它也将成为继京津城际、京沪高铁、京滨城际之后,北京与天津之间的第4条高铁通道。届时,从天津西站出发到大兴国际机场只需要36分钟,既为我市广大群众航空出行提供更多选择,也将为津冀、环渤海、东北乃至更广范围的北方地区群众经天津西站至大兴国际机场“空铁联运”提供更多方便,满足市民群众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第二是土地空间优势。经过三年的棚改,再结合城市更新项目,仅天津西站周边地区就释放出了1550亩优质土地资源,按现有规划建筑面积280万平方米,产住比达到4.9:5.1,为推动天津西站与周边地区‘站城一体’开发,实现从‘轨道协同’到‘产业协同’提供了载体和空间支撑。”陈宇说,在综合配套优势上,红桥区作为六个中心城区之一,拥有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公共配套服务资源,西北角、复兴路一带是天津人心中的“饕客圣地”,也是知名的网红美食打卡地。与此同时,在同城商务区工作、生活的人们,也可以通过便捷发达的轨道交通,享受到中心城区其他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资源。
立足优势形成“一核两带三组团”空间布局
立足以上三大优势,红桥区在高标准对标上海虹桥国际开发枢纽、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等先进地区规划开发建设的基础上,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红桥区全力配合,从全市角度开展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起草了“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的总体方案,目前已经两轮征求市级各部门的意见。
据介绍,“京津冀同城商务区”覆盖红桥全域,未来要形成“一核两带三组团”的空间布局:“一核”是西站核心商务区,“两带”是光荣道科技创新产业带、滨水生态涵养带,“三组团”是西北角金融和数字经济聚集区、大胡同商贸和文旅聚集区、优质体教融合区。整体功能定位是:全国高铁枢纽综合开发标杆区、“津城”都市型产业升级先行区、京津冀同城生产生活引领区、津卫人文生态魅力区。
此外,为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红桥区围绕天津西站周边的土地资源、产业基础、交通路网等,以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支撑,以关联产业集群发展为重点,积极引入、对接实力雄厚的优质企业开展合作,高质量谋划策划了一批新项目;重点启动实施西站周边交通体系提升改造工程、京津冀同城商务区一期城市更新项目、西站南广场项目、东部板块天津实验小学红桥学校配套项目、卓朗科技园二期项目、光荣道科技产业园核心区二期项目、体育小镇等7个项目,进一步丰富产业业态和承载元素,形成更多标志性承接成果。(津云新闻记者田巧梅 部分图片由红桥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