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蓝天救援队队员结束了在叙利亚为期14天的援叙救援工作任务后回国,此次参加救援的18名队员中,有6名天津蓝天救援队队员。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发生7.8级地震,在土叙两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相对土耳其签证、交通方便等优势,叙利亚的救援力量薄弱很多,地震发生后,叙利亚寻求各方支援,帮助这个苦难国家的人民。
【资料图】
叙利亚的地震灾情受到各方关注,中国救援队伍积极行动,由天津、甘肃、河南、山西、沈阳蓝天救援队组成的一支18人的救援队前往叙利亚,对受灾最严重的城市阿勒颇进行援助。
奔赴叙利亚
2月27日16:10,18名蓝天救援队队员结束了在叙利亚为期14天的援叙救援工作任务后落地北京,看到震后叙利亚的满目疮痍,也感受到叙利亚人民对中国救援队员的感激,几名队员百感交集。
此次行动领队、蓝天救援队理事长张广瑞回忆了在叙利亚的救援历程。
相比土耳其获得“八方援救”,同样承受地震摧残的叙利亚显得非常无助,地震给这个本就满目疮痍的国家带来了“危机中的危机”。
土耳其震后,蓝天救援队通过多方信息汇总,叙利亚因为种种原因救援力量薄弱,经各方协商,蓝天救援队决定派遣一支队伍前往叙利亚救援。
经过招募,几百名队员报名,最终筛选出具备国际救援经验的18名队员组成赴叙利亚救援队,包括6名天津蓝天救援队队员及甘肃、河南、山西、沈阳的蓝天救援队队员,队员平均年龄为40岁左右。
准备阶段,赴叙利亚救援队和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 和当地应急管理部门等地方进行了详细沟通,根据当地需求确定好救援地点。
2月12日,蓝天救援队18名队员出发,经过28小时飞行后到达黎巴嫩贝鲁特。
根据掌握的情况,叙利亚当地除了救援和医疗物资缺失外,由于长期战争和地震当地人庇护所缺乏,衣物单薄又恰逢寒冬,食物、棉被、婴儿用品等生活必需物资严重缺失。
蓝天救援队到达贝鲁特后,在当地采购了400多毛毯,药品、食品、婴儿纸尿裤等物资,整整装满了两辆卡车,救援队一行开车前往灾情比较严重的叙利亚城市阿勒颇。
一座枯萎的城市
阿勒颇是本次地震中叙利亚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它位于叙利亚北部,在持续多年的叙利亚内战中,这里饱受战火摧残,房屋结构脆弱,地震又为这里带来了新的伤痛。
“常年战乱,几乎看不到完好的房子,多数房屋在战火及地震的摧毁下变得残缺不全。”张广瑞形容阿勒颇为“一座枯萎的城市”。
很多叙利亚人只能住在残破的房子里,楼上被炸毁了,就住在一楼,当地晚上的平均气温接近零度。蓝天救援队把带去的救援物资部分捐赠给叙利亚红新月会,部分捐赠给当地受灾民众。
张广瑞曾经去过很多遭受自然灾害的国家,但叙利亚人留给他最深的印象是活在苦难里依然保持的体面,“即使生活残破,叙利亚人仍保持体面,他们举止绅士,我们的车上挂着救援队的牌子,车辆走在街上,当地人都会对我们说声谢谢。”
在身边就是温暖
阿勒颇应急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义赛德成为本次蓝天救援队在阿勒颇救援的工作负责人,每天,救援队根据当地政府及应急管理中心的需求制定工作安排。
阿勒坡本就是叙利亚内战后一座几乎变成废墟的城市,近几年有一定的修复,但多数房屋已经千疮百孔,不堪一击,这次地震更是受损严重。震后修复是阿勒坡面临的一道难题,除了生命探测,评估建筑物是否还能居住、提供支撑和加固方案是蓝天救援队在阿勒颇的工作重点,每天,救援队员在义赛德的引领下深入各个受灾严重的点位,对建筑物进行勘测。
发放救灾物资、生命探测、评估建筑、和当地消防应急部门、救援组织交流合作,在阿勒坡的救援中,蓝天救援队的队员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
对于张广瑞来说,此次赴叙利亚救援最大的压力来自于责任,在更好完成救援工作的同时,作为领队还要保证队员的安全。
回顾救援过程,张广瑞的记忆中有很多被感动的片段,来到叙利亚的第二天,天津蓝天救援队队员徐伟的岳父突然去世,徐伟照顾生病的岳父整整5年,没想到却没见到最后一面,在悲痛面前,徐伟继续坚持完成了救援任务。
在蓝天救援队离开阿勒颇的那一天,当地应急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流泪了,“他们生活在战争里,习惯了死亡,面对地震的摧残同样无助,对于叙利亚人来说,救援队能到他们身边,对他们就是温暖。”(津云新闻记者 劳韵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