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津云新闻讯:4月14日,“大国基理”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天津站线下采访调研团一行来到天津首站——河西区养老服务中心,深入走访了解天津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您请看,这是我们养老服务中心对社区老年家庭适老化改造的展示厅,从老年餐桌餐具,到卧具洗浴用具都有为老人提供生活便利的‘巧心思’。比如这个‘会唱歌’的纸尿裤,当老人需要更换时会自动发声报警,避免了失能老人在使用中的尴尬与不适。”河西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欣向采访调研团介绍。
河西区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于2020年5月,负责统筹全区养老服务工作,集服务、管理、展示、办公等功能于一体,内嵌下瓦房街福至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企业化运营的方式,为周边社区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应急救助、组织开展教育和文化娱乐活动等。
近年来,河西区不断探索创新,打造试点“133”工程,即一个平台、三个服务、三个融合,搭建了“河西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平台”,集成老年人基本信息和全区养老服务资源信息,实现服务载体、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有效串联,区、街道、社区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的河西区居家养老综合信息管理服务智慧体系。
“您从大屏幕上可以看到,最近一段时间居民在中心享受养老服务消费的情况。比如助餐服务,通过社区给发放的居家养老服务卡,老年人可以在这里享受有政府助餐补贴的可口饭菜。每一笔消费数据都会实时上传到河西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智慧平台系统大数据库中。”河西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吴浩告诉记者,该智慧平台统筹建设16个大类、34项信息,实现数据统计、运营分析、结算监管、场景展示四大核心功能,既是全区养老服务体系的管理中枢,也是服务老年人的一线载体。
据悉,该智慧平台整合各个养老服务载体的运行情况、服务情况、资源配置情况、视频监控摄像头等物联设备接入数据,实现养老服务场景在线展示,打造业务管理“一张图”。同时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与居家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数字载体与物理载体虚实互动。平台建设的智慧养老多级专题,展示辖区范围内重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点位分布、老年人分布、重点关注老人分布、服务范围,通过对各类数据和前台、厨房、餐厅等养老服务场景的200多路视频监控图像等信息的汇总整理,做到实时监控、统一监管、分析决策。
此外,平台还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完善“三维防护”,深化物防、技防设备应用,融合应急救援和帮扶功能,保障“85858590”服务热线、一键通、门磁等多种设备的数据接入和设备的管理。同时推广水、电、燃气等无感式智能监测设备的应用,以实现对独居等重点老年人群体的及时帮扶,确保老年人居家安全,让更多老人享受智能化养老服务所带来的便捷与实惠。
记者在采访调研中了解到,四年来,河西区因地制宜建立区、街、社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阵地,同步推进“互联网+智慧养老”建设,形成全方位、立体化服务架构。目前,全区布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各45个,形成的居家养老“15分钟服务圈”也在服务精准化中逐渐升级。居家养老服务片区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持续加深,居家养老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经验。
(津云新闻记者 段玮 摄影 蒲永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