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津云新闻讯:一辆电动汽车缓缓停车入位,一台方方正正的白色机器人随即从汽车旁边的充电箱中慢慢“走”出来,机器人沿着地面上的磁性“轨道”走到汽车旁边,“拿”起充电枪,自动识别充电口,完成插枪动作,充电开始。5月17日,在国网天津城南公司津门湖运营管理中心,出现了这样一幕充满未来感的充电场景。

“这台机器人由‘时代楷模’‘改革先锋’张黎明创新团队研发,是国内首个乘用车领域智能多工位自动充电机器人。”国网天津城南公司津门湖运营管理中心副主任匙航介绍,“机器人内部十分的精密: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和双目摄像头让它有了‘视觉’,磁条融合技术、力控感知技术让它有了‘触觉’。通过地面上的磁条,机器便能感知到车辆的位置。它还能模拟人手动作,在充电枪插接过程中不断调整力矩,避免对充电接口造成损坏。”

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国网天津电力展厅展出了津门湖新能源车综合服务中心展项,很多专家对机器人自动充电技术饶有兴趣。

津门湖新能源车综合服务中心于2021年7月投入使用,是国网天津电力建设,集“政府监管、品牌运营、产品体验、技术开发、多站融合”等功能场景于一体充换电站,总占地面积7932平方米,共有71个充电车位。在这里,科技的力量还体现在办公楼体中加入了低碳环保元素。

从空中俯瞰,852块光伏发电板在蓝天下追光逐日。充电站充分利用屋顶、车棚等空间资源,大面积敷设光伏板,建成“光储充换”清洁系统和绿色能源管控平台,实现对能源的优化配置和精准控制。这里的光伏总装机容量达到379千瓦,储能装机容量达0.5兆瓦/1兆瓦时,与充电桩一同构建起“光储充换”系统。

不仅如此,充电设施和“光储充换”的实时运行情况,也都被记录在“绿色能源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就好比是津门湖新能源车综合服务中心的“智慧大脑”,能实时监测室外充电桩包括充电电量、剩余充电时间等,还能实时采集、计算光伏发电、用电情况,并通过智能算法进一步提高绿电的使用效率。

“通过使用经济运行的能源调控策略,在夜间利用谷段电价实现储电,在中午高峰电价时期进行放电,一方面产生部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电网的削峰填谷,减小高峰时期电网的运行压力。投运以来,津门湖新能源车综合服务中心已经完成了发电45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4575吨。”匙航介绍道。

与津门湖新能源车综合服务中心比肩,国网天津电力在去年年底又建成武清城市综合充换电示范站。该站创新采用聚合调控枢纽、配网容量复用、“新能源”交互应用等前沿技术,通过光纤网线将站内的充电桩、光伏发电、智慧路灯等设备进行连接。运用边缘计算对设备电能进行实时调控,优化分配充电桩之间的充电负荷,使充电桩之间实现互供互济,通过这项技术让全站能源使用效率提升10%。

今年,国网天津电力还将投运滨海双碳创新充电示范站。在那里,国网天津电力还将应用更为先进的变充一体化大功率设备,部署更多的“黎明”创新充电产品,试点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技术,打造具备“滨城”产业特色的城市地标,更好更高效服务天津高质量发展。

(津云新闻记者 刘畅 通讯员 杨培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