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是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中塘镇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创收。
眼下,正是中塘镇新房子村大棚种植户忙碌的时间。大棚里点缀满眼葱绿,种植户们正在查看黄瓜植株的生长情况。
“今年种了3个棚 ,种的是西红柿、黄瓜,西红柿品种是草莓、京采8号,皮薄汁水多,口感很好,今年预计收入在15万元左右。”种植户许金升和记者说。
在中塘镇新房子村共有3户大棚种植户,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学习,种植户们积累了一定的蔬菜种植经验,实行种一季,土地休养半年的模式。
“头一年的时候种的黄瓜,等黄瓜成熟采摘后接着种一季西红柿,但这样的种植方法导致后半季种植的西红柿口感不好。经过研究,从第二年开始种一季黄瓜和西红柿,到了采摘的时候感觉口感才好了,通过这样,每年就只种一季。”中塘镇新房子村村委会负责人刘学利说。
经过不断地探索,新房子村用“菜篮子”鼓起村民的“钱袋子”,用大棚的“金钥匙”打开百姓的“致富门”。
“我们为种植户们争取学习的机会和渠道,并且在2012年的时候流转了20户村民的土地进行大棚种植。这样一来,不仅种植户的收入增加了,其他村民还能挣到土地租金,大伙儿的收入都得到了提高。”刘学利说。
每年的2月至6月,是新房子村大棚的采摘季。大棚里,粗壮结实的西红柿藤蔓随着拉绳长到一人多高。一枚枚鲜亮的蔬果装箱后,被售往各地。
“我们通过微信、电话提前预订,我们给打箱发快递,基本上熟一批就要摘一批,都不够卖的。”种植户田宝来一边装箱一边高兴地说。
新房子村是中塘镇积极争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缩影。近年来,中塘镇设施农业基础优势日益显著,设施农业(种植业)共计占地2950余亩,建设总投资 1.1亿元,鼓励和帮助农户种植设施大棚作物,主要种植茶树菇和叶菜类,形成了以注册商标茶树菇“干乐香” “津典”“潮宗桥大白菜”品牌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产业集群和规模化种植产业园区,实现了蔬菜四季生产、全年供应的良好局面,让农民四季都有收入。
“2022年,中塘镇将继续立足于发展规模化种植,我们将持续聚焦‘菜篮子’工程,作为保供基地,让中塘镇的品牌蔬菜走进百姓家,让城乡居民能够品尝到富含高营养价值的多种类蔬菜。”中塘镇负责人陈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