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

通讯员 麻云 孙茜 杜丽娜 宫丹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保健康,防重症”。元旦假期,我市各大医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ICU)、老年医学科等重点病区医务人员,正竭尽全力守护高龄患者“生命线”。

畅通“出入口”

建立疫情防控数据库

建立疫情防控数据库

“有床位吗?”这几天省中医院老年医学科滕士超主任接电话,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即便元旦假期,仍有上百个电话、微信等着处理。由于老年人普遍患有基础疾病,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往往病情发展迅速,重症率和死亡率高于其他人群。随着入院的患者越来越多,从上周开始老年医学科就开启了全力以赴、以院为家的救治医疗模式。

制定方案、统筹床位、专家会诊……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兼大内科主任周贤梅教授承担着医院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的重任,而作为医院的“大管家”,面对疫情冲击,她带领疫情防控专家组想方设法,扩容增员,协调医务处、护理部等统筹调度全院医护和床位资源。

目前医院在原有各种监护病房50间基础上,又整改了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100间,保证医疗秩序忙而不乱,畅通医院“出入口”,保证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记者在省人民医院了解到,为了更好守护老年人健康,医院第一时间统筹协调,增加急诊诊间、急诊发热门诊一体化管理、危重症患者集中收治,建立危重症患者专家巡诊制度、建立65岁以上老人专用区、扩大ICU等。迅速建立了疫情防控数据库,实时反映患者收治情况、阳性患者数、65岁以上老年阳性患者数、病毒肺情况、可用床位数、可用呼吸机等急救设备数、防护物资储备等重点数据,以供科学决策。

扛住压力

咬牙坚守救治最前线

“不舒服也要俯卧过来,或者大侧卧位,这是救命的姿势。”新年第一天,已经过了中午12点,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魏瑜还没能停下脚步,她正在给一位住院患者开具中药处方,稍后又推着生命体征检测仪在病房迅速穿梭,俯身在年纪大的病人耳边大声叮嘱,看着好像中气十足,实则眼底一片青黑,时不时拿手指头按压自己的太阳穴、深呼吸。三天退烧后,魏瑜就立刻重返岗位。

72岁的吴大爷是一名肺癌患者,刚出院回家没两天,就突然发烧,抗原检测阳性。因为身体难受,又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家人带着吴大爷马上赶到急诊就诊。急诊初步诊疗后,马上协调科室,快速转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入院治疗,考虑到患者肺部有感染病灶,指脉氧才80多,经过对症处理,以及俯卧位通气、吸氧治疗、中医外治法等辅助治疗,目前吴大爷病情稳定。

东17病区护士长史志雪正协助魏瑜为一位91岁高龄的老人进行吸氧治疗,老人两天前因为慢阻肺收治入院,由于出现呼吸衰竭等症状,吸氧治疗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叮嘱家属注意事项,之后需插入胃管进行营养支持。“患者病情变化会有焦虑情绪,查房除了做病情分析,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这才能有利于康复。”史志雪自己还在咳嗽,“病人要照护,我们咬着牙也要坚持。”

“兜住”底线

ICU扩容增员防重症

年前,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几位医护人员全力为一位87岁的重症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由于年龄比较大,又有脑梗、高血压等基础病,感染新冠病毒后便开始发热,血氧持续下降,最低时只有70%,情况十分危险,快速转入ICU后,经过紧急救治,目前患者生命体征正在恢复。”忙碌中,医护人员介绍。而像这样的抢救场景,在ICU病房,每天都在不断上演。眼下,危重症患者还在持续增加,ICU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还在剧烈咳嗽,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陈秋华医师仍旧在不停忙碌;科副主任鲁俊48小时坚守岗位,会诊抢救马不停蹄;科主任周江教授由于病区事务繁多,又是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几乎没休息过,还在发热的情况下连续两个晚上在病房抢救病人,高强度连轴转工作,咳嗽、胸痛症状加重,胸部CT发现已有肺炎病灶,输液治疗后又马上投入“战斗”。

“不只是自己,全科医护人员都在克服困难,坚守岗位,这时候一定要顶住压力。”周江告诉记者,“当前疫情防控的工作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医院危重症床位还在不断扩容,要制订优化的诊疗方案,忙而不乱,最大限度救治危重病人,减少危重症死亡率。工作量翻番、人手紧缺是最大的困难,各病区都在建立备用病房,做好随时转换为重症病房的准备,医院也在开展危重症专业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的紧急培训,各科室都派医护人员到ICU进行轮训学习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护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应对病房的随时转换,省中医院已建立了危重症护士梯队名单,一梯队主要由ICU、急诊护士组成,二梯队主要由各病区骨干护士组成,尽全力保证危重症护理人员充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