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台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9条“5G+工业互联网”超高清电视生产线全部满负荷生产,每条生产线同时生产6种不同产品……日前,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再次被央视正点财经专题报道。这也是继央视《焦点访谈》专题关注长虹超高清与产业冠军、央视《新闻联播》点赞长虹“开门红”后,长虹再次进入央视的镜头。

据央视财经频道的报道称,我国彩电市场正迎来暖春,不少企业满产备战销售旺季,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全力以赴抢进度、赶订单。这既是市场回暖的缩影,更折射出5G时代新机遇下,长虹以工业互联网为抓手,加速数字化转型与智能战略推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以长虹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企业,已经在5G时代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领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快速叠加,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面临新挑战。此时,长虹数字化转型下的工业互联网,充分融合物联网、5G、大数据、AI、区块链等新技术,以“科技—产业—金融”三链融合和良性循环,让中国制造业转型有了领跑的样板。不仅如此,长虹工业互联网跨行业、跨区域的共享平台能力,更是为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可能,从而展开一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制造业转型的“长虹样板”:打造数实融合标杆

“基于互联网,面向物联网”,兴建于2019年的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展示出的是其智能制造的全新逻辑。正如央视财经所报道的,在长虹收获大量海外订单,不断突破海外新兴市场时,依托的正是工业互联网。

比如,仅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的超高清电视生产线,日均产量就同比增长33.3%;再比如,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的智慧显示工厂,交付周期仅10.86天……

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痛点,也在长虹“5G+工业互联网”模式落地生产中得到解决。据悉,在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总装线采用多阶段混联生产模式,一条生产线可同时生产6种不同的产品,一天可实现1100个不同产品的生产。所有数据可以在研发、采购、制造、物流、交易等环节高效协同、安全交互,打通供需两端,能够精准满足个人与企业级用户需求。

以设备、平台以及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5G边缘计算等软硬件技术为支撑,长虹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了覆盖前端零部件加工、整机装配、检测包装、成品入库,以及物流配送的整个生产闭环,可实现复杂产品的大规模个性定制。这种让用户全程参与,需求端驱动制造流程和模式变化的颠覆,契合的是用户高品质、个性化需求的升级,更为制造业进行数智化转型创造了新模式。

据长虹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将更好地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经营效率。”在长虹工业互联网向前迈出的一步,无疑让中国制造业有了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三链”融合赋能千行百业:构建产业生态新格局

在长虹控股集团,一直有种理念:“科技长虹,产业报国”。“技术创新是长虹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此次登上央视财经频道的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正是长虹科技创新基因和产业报国初心的融合。据悉,2020年长虹“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投产后,很快就在压缩机、冰箱、空调、锂电等品类中迅速复制,加速各业务单元的数字化转型。

企业内部的可复制只是开始,记者获悉,因为构建了大量的工业算法库、模型库、机理库,长虹形成面向智能工厂的工业知识库沉淀和快速复用。而且长虹工业互联网还深化技术链、产业链、资金链融合创新发展,以资本为纽带布局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数字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催化平台资源“聚变反应”,实现与不同行业企业系统的无缝对接。

如今,长虹“5G+工业互联网”早已具备跨行业、跨区域共享平台能力,在支撑长虹内部转型升级的同时,对外也可提供基于云端的制造类相关服务。覆盖电子、能源、汽车电子、白酒、环保等20余个行业的700多家企业中,都有长虹工业互联网的身影,带动了相关行业及上下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预计为1.2万亿元。处于这一变革大潮中的长虹,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打造数字化产品及解决方案,构建的是长虹产业生态发展新格局,更推动工业互联网对外服务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被央视再度关注并点赞,足以印证长虹新时代弄潮儿的角色,也勾画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愈加清晰的转型升级路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