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在承德市滦平县进行的“滦平县古生物化石专项调查”通过了验收,其中滦平县区域内首次发现离龙化石成果引发关注。在新发现的化石上,可以看到明显的离龙爪子标本,以及满洲鳄躯干标本。

“这是滦平县乃至河北省地区,首次发现离龙化石。”承德市文史研究员、滦平县古生物化石保护协会会长袁舒森向记者介绍,离龙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双孔类爬行动物,体型较小,主要以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为食,以群居为主,最早出现于中侏罗世,至中新世消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离龙化石标本。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供图

记者了解到,滦平地区古生物化石调研并不是首次,满洲鳄化石的发现在河北省也并非首次。早在上世纪60年代,滦平地区就发现了有尾两栖类化石,但大都是化石残片,也没有对其进行科学考证,这也是第一次经过考证确为离龙化石。

2022年,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就启动了该项目,通过“化石剖面+追索路线+穿越路线、辅以化石发掘”的创新方法,在滦平盆地新发现27处化石点,划分出61个化石层位,确定化石种类82属264种,按照地质遗迹评价标准,评定了6个省级和5个地方级地质遗迹产地。其中,在已探查的5平方米范围内,发现5-6只关联保存的离龙骨骼化石,有力地佐证了离龙的群居特点。接下来,该项目组还要查清滦平县古生物化石资源“家底”及平坊乡兽脚类恐龙足迹风化程度和保存现状,将争取在白垩纪地层更大的突破。

滦平发现离龙和满洲鳄等珍稀脊椎动物化石,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这填补了热河生物群中离龙类化石的空白。此前,河北省的离龙类化石研究基本处于空白阶段,离龙化石的发现为冀北热河生物群增加了新成员,也为恢复热河生物群的生态环境和生命演化提供了良好的佐证,具有巨大的科研和科普价值,这也奠定了冀北热河生物群的起源发展研究的基础。

满洲鳄躯干化石标本。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供图

袁舒森在滦平县进行了十多年的实地勘查与走访,对滦平地区古生物化石“家底”十分了解,为此新京报记者采访了承德市文史研究员、滦平县古生物化石保护协会会长袁舒森。

新京报河北省首次发现离龙化石为什么会是在滦平

袁舒森:滦平县地处燕山山脉东段燕中地区,系内蒙古东部高原丘陵与冀北山地过渡地带,经过地质时代的多次断裂与抬升,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两大水系、四大河流、五块山地的独有地质地貌,遗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或遗迹,大范围裸露于地表,化石埋藏浅,品种丰富,科研价值高,开发潜力巨大。

新京报这些被发现的珍稀古生物化石将怎样处理

袁舒森:过去民间发现的化石,大都是个人暂存,后统一移交给地质局,建立标准箱存储。这一次项目组科考,他们将带走化石,展开进一步研究。现阶段,人们日常中一旦发现化石,建议就地掩埋,等待进一步的科考。据实际的勘查了解,滦平还有很多未被发现的化石资源,其中火斗山是全国最为连续完整的侏罗白垩纪地层地序,剖面分为张家口组、大北沟组、大店子组、西瓜园组等,其中大店子东沟该组下部产珍稀脊椎动物化石有尾两栖类,这一次离龙化石也是在白垩纪地层发现的,距今约1.3亿年。

新京报截至目前滦平古生物化石资源“家底”有多少

袁舒森:如果说铁矿资源是振兴滦平经济的“金饭碗”,那么古生物化石资源就是滦平的“青花瓷饭碗”。滦平是热河地层的起源地,鹦鹉嘴龙也是在滦平最早发现的,仅叶肢介就发现了11个品种,此外,还有不少化石都是从滦平首发的。如果把地球看作是一本书,那么滦平的侏罗白垩纪地层,是不缺页的。

截至目前,在滦平县已经发现的有藻类化石、植物类化石、苏铁杉叶化石、介虫类化石、蚌虫类(叶肢介)化石、蜉蝣类化石、蚊蚋类化石、昆虫类化石、鱼类化石、鲎虫化石、两栖类化石、硅化木化石、恐龙骨骼及足迹化石、哺乳动物骨骼化石等古生物化石。

新京报对于这些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后期有保护利用的计划吗

袁舒森:随着相关部门对古生物化石资源的重视,我们也在此花了一番心思,拟推荐在滦平县火斗山,依托全国最为连续完整的侏罗白垩纪地层地序剖面,以及热河生物群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筹建侏罗白垩纪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通过以科普研究、娱乐和旅游服务建设为主的适度开发,树立起有竞争力的精品旅游品牌,完善地层地序剖面项目内的基础设施和扩展接待功能,打造成为离首都北京最近古生物化石及地层地序科普基地。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编辑 唐峥 校对 陈荻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