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以“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为主题的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上海拉开帷幕,本届展会展出整车1500余辆,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超过一半,电动化、智能化不但是本届车展集聚人气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各家车企角力比拼的最大焦点。

据了解,在本届车展上以比亚迪(002594)、蔚来、理想、小鹏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不约而同地将智能驾驶作为卖点之一,包括激光雷达、全场景辅助驾驶、超级智能四驱系统等创新技术争先登台。虽然只有十余年发展历程,但智能汽车(含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车联网)引领的技术变革,不仅推动产品形态发生变化,也加快了产业链边界和供应模式的重塑,例如大批互联网、软件、通信、芯片公司等跨界进入汽车行业,使得智能汽车产业链更加纵深复杂,横跨车辆工程、人工智能、信息技术、通讯工程等多个领域,呈现交叉、融合等多重特性。

而随着智能汽车产业加速发展,与汽车智能化关系密切的数字人才却正陷入短缺困境。人瑞人才与德勤中国联合发布的《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超过七成的智能汽车企业表示未来数字人才缺口将占到公司员工总量10%以上,约43%的企业判断未来数字人才缺口将超过20%。未来数字人才已经成为影响智能汽车产业长足发展的核心挑战。


(相关资料图)

《报告》指出,行业目前的人才总量和人才结构仍构建于传统汽车制造业基础上。截至 2020 年末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从业人员约 550 万人,行业人才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含量低。根据人瑞人才与德勤中国的调研显示,46% 的智能汽车企业表示数字人才占公司整体员工数量比例不到 10%。另外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统计,智能汽车相关研发人才仅占据全行业研发人才的 7.3%,表明目前行业人才储备以传统技术为主,在应对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上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

《报告》显示,智能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在人才需求上各有侧重。上游主要从事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智能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因此对研发岗需求集中,且侧重人才的软硬件复合能力。中游涉及软硬件系统集成、测试、验证和整车制造等环节,因此对研发和制造序列岗位存在需求,强调人才的集成和工程化能力。下游涉及整车销售、售后、客户运营和服务等,岗位序列更为多元和分散,用人方普遍看重目标人才的软性技能。此外,无论企业处于上中下游哪一环节,均对数字技能 (软件、大数据、云计算等)存在较强需水。因此诸如大数据平合架构师、数据挖掘工程师等底层技术人才需求将贯穿产业链始末。

目前由于智能汽车行业普遍处于产业化初期,企业仍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因此对研发类人才的需求强烈。人瑞人才的调研显示,60%以上的智能汽车企业表示研发类数字人才最紧缺。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智能网联工程师的紧缺程度最高,其次是汽车电子电气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和智能驾驶系统工程师。未来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企业行业人才结构将由典型的金字塔结构演变为橄榄型结构,掌握数字技术的中高级技能人才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为了帮助数字人才科学、客观地认知自身情况,更加精准地描绘数字化岗位所需的人才画像和企业的客观需求,《报告》创新推出“井”型数字人才的概念,助力在合理预期的基础上实现“双向精准匹配”的人才选拔。

以“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岗位为例,《报告》提供了相应的数字人才胜任力模型:一是基本特征,包含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热招城市、薪酬水平;二是软性技能,包括团队合作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英语能力;三是业务能力,例如设计和编码、测试和调优能力等;四是数字能力,包括精通C语言编程、拥有基于AUTOSAR架构的开发经验等。

除了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岗位,《报告》还选取了自动驾驶算法工程师、汽车电子电子工程师、自动驾驶测试工程师和自动驾驶系统工程师来呈现企业对上述岗位目标的人才需求和能力要求。

据了解,《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不仅关注智能汽车行业发展,更聚焦数字中国建设,同时对包括互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金融等11个重点产业的数字人才发展作出全面梳理与分析。《报告》的出品方人瑞人才与德勤中国试图通过此次研究,观察中国产业数字化进程现状,发掘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问题,分析数字人才现状与发展趋势,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数字人才发展问题解决方案,助力更多的企业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也为更多的数字人才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