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公募基金2023年一季报陆续披露完毕,基金业最新数据也随之出炉。同源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共有10454只公募基金参与统计,利润总额达3630.51亿元。
1万只公募基金,一方面带来了更丰富的投资品种,满足了不同的投资偏好;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挑选难题。选基难、配置难、择时难,成了广大基民共同的痛点,一旦选错基金或者时机把握不好,很可能出现基金赚钱自己不赚钱的尴尬局面。
【资料图】
那么,面对如此众多的基金,投资者应该如何挑选?有哪些重要标准值得关注?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策略。
①长期持有投资策略。该策略是买入优秀的基金并无限期持有。国际股市的发展表明,长期来看股市整体是呈上升趋势,因此建立长期投资是一种“可靠地获取股市平均收益”的投资方式。
②定期定投策略。在一定期间内,不论基金净值涨跌,都坚持定期以相同的资金购入该基金,投资者的良好愿望是低价买高价卖,但在现实情况中能够如愿以偿的投资者为数不多。当无法判断市场时机时,可分批买入基金,能有效避免市场波动的影响。
③固定目标收益率策略。这种投资策略的简单操作是,投资者设定一个固定目标收益率的涨幅为获利目标,只要基金的涨幅超过你所设定的目标,就立即卖出而不考虑其他相关的变化。
其次,明确什么是“好基金”。
①看风险等级。基金的风险等级,一般可分为低风险、中低风险、中风险、中高风险和高风险几类。一只基金的风险等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购买一只基金可能获得的收益以及可能出现的亏损的多少。
投资者参与投资前必须要明确自身的风险偏好,尽量避开超过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如果风险承受能力不高,可以选择债券基金或是货币基金,如果承受额能力较强可以选择混合型基金或是股票型基金。
②看基金评级(同类基金中比较)。基金评级是一些专业机构根据一只基金的收益、风险等因子做出的等级评定。一般来说,评级越高的基金,收益越高、风险越低。
③看价格,即基金的净值,最好是累计净值。发行期限相同的基金,累积的净值越高,说明其业绩表现就越好。而单位净值的高低是体现不出这点的,因为有些基金可能分红比较多,所以累计净值高,但单位净值低,这种情况下不能因此判断它不好。
③看收益率与基准收益率。一般情况下,一只基金的收益率,都会参考一个基准收益率来作为比较,以此来判断该只基金的收益率是否高于平均水平。比如一只股票指数基金,其收益率就会与其所跟踪的股票指数来做比较,若是长期低于股票指数的收益率,买这只基金还不如直接买指数。所以,一只好的基金,其长期收益率必定是高于基准收益率的,这说明其长期业绩表现更加稳定。
④看最大回撤。基金收益固然重要,但也要警惕其中风险。最大回撤表示投资者购买基金后在一段时间内的最大亏损。最大回撤小的基金,风险控制水平更高,因此最大回撤越小越好。
⑤看夏普比率,这是一个衡量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收益的指标。夏普比率越高,表明基金承担一单位风险的情况下超额回报越高,绩效表现越好。一般来说,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夏普比率大于1最好。
⑥观察持仓。从一只基金的名字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其投资方向,但现在有许多基金产品存在风格偏移问题,因此,挑选基金前还是要观察持仓(尤其是含股票仓位的基金),投资风格不漂移、投资逻辑自洽的基金更值得信任。
最后,明确“选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是基金的管理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金的投资标的,因此,基金经理的投资水平直接决定了基金的业绩情况(尤其是主动管理型基金),这也是为何市场常说“选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
选择基金经理大致有四大标准:
①看投资能力:要观察基金经理的过往长期业绩(3~5年),业绩一时好可能是运气,但如果基金经理能够穿越牛熊,每年的业绩单独拎出来都能跑赢市场,这就是投资能力的体现。
②看从业经历:证券投资和经济状况息息相关,而一个经济周期平均在3~5年左右,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势必需要经历不同市场风格的洗礼。资本市场需要经验积累,从公募基金的历史中看,一年三倍者众,但五年一倍者寡,从业年限长、从业经历越丰富的基金经理,对市场风向的把握也会越精准,长期业绩会更稳定。
③看投资风格:不同的基金经理,往往有自己特别擅长的领域其管理的基金也会有各自截然不同的投资风格。有的风格稳健配置均衡,特别擅长顺势而为;有的则擅长低估值价值投资。通过其管理基金的重仓股,可以看出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更好地匹配自己的风险偏好。
④看风险控制:如何做到既控制好下行风险,又能充分捕捉市场机会,保持业绩的弹性,这是基金经理时刻需要研究的问题。风险控制一般集中体现在行业配置仓位策略上,特别是防守行业以及市场即将回调时的仓位选择。
除此之外,投资基金还要学会风险分散,“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但买基金也不是越多越好。选择品种不同、风格不同的基金,同时持有3~5只属于较好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