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破除“一刀切”惯性,深化分类监管;科学授权放权,做到层层“松绑”,最大力度支持创新;实施差异化管控,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和股权多元化公司,探索实施有别于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和监管机制;严格违规责任追究,使国资监督“长牙带电”……在12月6日的加强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下称“三化”监管)专题推进会上,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强调,加强“三化”监管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之一,并“点题”下一步要突出抓好的关键环节。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如何确保年底前完成70%的改革目标任务,无疑是央企及地方国企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目前不少改革已基本完成三年任务,部分改革提前完成三年任务的70%目标,年底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完成70%能够有把握实现。

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最新通报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全国平均比例已超过95%,按要求今年基本完成;中央企业集团和地方一级企业已基本建立子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制度;地方国有企业“两非”剥离专项治理已提前完成70%的年度目标。

“改革的重点要放在完善机制、务求实效上。”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强调,2021年的国企改革工作已经进入收官倒计时阶段,各中央企业、各地都在按照完成70%的年度目标进行最后攻坚,越是到最后关头越要把改革质量和改革实效放在第一位,坚决杜绝数字改革、虚假改革等问题。

“围绕释放发展活力抓授权,制定风光电高质量发展措施,赋予直属单位更大决策权,今年以来获得核准(备案)的风光电项目规模容量超过‘十三五’的总和。”中国华电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对一年多以来的改革成效深有体会。

这是“三化”监管有力保障国企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加强“三化”监管,要深化分类监管,破除“一刀切”的惯性,多维度对企业进行科学分类,并探索不同类别业务层面的监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