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1年三季报披露落下帷幕,A股上市的16家城商行三季度业绩情况也跃然纸上。
整体上看,相比于营收增速仍有三家银行尚待“转正”,今年前三季度,16家城商行的净利增速均实现同比正增长,且有11家银行增速达到两位数。此外,在资产质量方面,同样有11家城商行实现了不良率的环比降低,总资产规模也是优中向好。
值得一提的是,江浙沪地区的6家城商行表现占优。
从三季报呈现的数据结果来看,无论从盈利能力,还是资产质量方面,这6家城商行呈现出多方位的领先态势。
当前,距离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仅剩一月有余,三季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城商行的非息收入出现同比大幅提升,且亦有5家银行主动披露了相关理财产品数据。
11家城商行净利实现两位数增长
从营收以及净利润规模来看,2021年前三季度,此前入选系统性重要银行名单的四家城商行占据营收、净利润的前四名。
其中,“城商行一哥”北京银行前三季度营收达到497亿元,距离迈入500亿大关已近在咫尺,此外,181亿元的净利润同样在16家城商行中处于领先地位。
除北京银行之外,江苏银行和上海银行为唯二的两家营收过400亿元机构,前三季度营收分别达到468亿元和415亿元,净利润则实现156亿元和16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规模不及前三家城商行,但宁波银行营收及净利润增速仍取得较为亮眼的业绩。
在16家城商行中,宁波银行营收及净利润增速较为突出,分别达到28.48%和26.94%,取得了营收增速第一,净利增速第二的亮眼成绩。
并且在41家A股上市行中,宁波银行营收增速同样排位第一,净利增速排位第四。
整体上看,相比于营收增速仍有三家银行尚待“转正”,今年前三季度,16家城商行的净利增速得到明显提升,不仅纷纷实现同比正增长,且有11家银行增速达到两位数。
其中,江苏银行凭借30.51%的净利增速在16家A股上市城商行甚至41家A股上市行中领跑,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成都银行、厦门银行和青岛银行六家银行前三季度净利增速也纷纷突破20%。
且上述七家银行当中,除成都银行外,净利增速均较中报出现明显提升,表现最优的厦门银行较二季度增速提高8个百分点,宁波银行、江苏银行以及南京银行其增长幅度也在5个百分点之上。
不良率下降,资产质量稳中有升
资产规模方面,自今年一季度正式跨过3万亿元总资产门槛后,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北京银行继续凭借3.06万亿元的资产规模稳居16家城商行之首,且在41家A股上市银行中位居第十五位,远远高出股份行浙商银行的总资产近9000亿元。
其他城商行方面,上海银行和江苏银行的资产规模也已经突破2万亿元,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总资产分别达到2.65万亿元和2.59万亿元。
宁波银行距离迈入2万亿遥遥在望,年内已实现资产规模累计1.91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季报披露的机构新增持股名单中,宁波银行凭借新进58家机构而位列三季度城商行机构增持榜第一位,在所有A股上市银行中排位第四,仅次于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兴业银行。
资产质量方面,在16家城商行中宁波银行继续领跑,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0.78%,不仅较二季度下降1个BP,且在41家A股上市行中也处于领先地位。
除去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和厦门银行资产质量同样维持在较好水平,不良贷款率均低于1%,分别只有0.90%、0.91%、0.92%。其中杭州银行不良率较二季度下降8个BP,下降幅度居于16家城商行首位。
事实上,与二季度相比,截至今年三季度末,16家城商行中,有11家实现了不良率的降低;4家维持在了二季度同一水平,仅西安银行一家出现了不良率的走高,且环比上升幅度达到15个BP。
而从拨备覆盖率角度看,西安银行也是拨备较二季度下降最为剧烈的一家城商行,拨备下降逾38个百分点至224%。其余三家拨备下降幅度均在10个百分点以内。
除此之外,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尖子生”杭州银行和宁波银行继续保持了超过500%的拨备覆盖率水平,与此同时,苏州银行也首次突破400%关卡至410%。
非息收入大幅提升,“包邮区”理财数据持续领跑
今年12月底,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正式结束,当前,银行理财业务净值化转型也将逐步进入收尾环节。作为衡量银行财富管理转型底色的重要标准,非息收入规模及占营收之比高低也决定了银行中收业务实力的强弱。
从披露三季报的16家城商行非息收入规模及占营收之比情况来看,江浙沪地区的城商行具有明显的高比例特性。
其中,从非息收入规模看,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和上海银行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的非息收入均在125亿元之上,而北京银行为唯一的一家规模突破百亿元的“北方系”城商行。
而非息收入占总营收比情况亦显示,“南方系”优势明显,三家非息收入占比超过30%的城商行(宁波银行37.05%、南京银行32.69%、上海银行30.32%)全部位居江浙沪地区。
不过,尽管在非息收入规模和占比两项数据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南北差异”,但令人欣慰的是,与去年同期数据对比,13家机构的非息收入规模都实现了同比正增长。
此外,作为非息收入的重要贡献者,5家城商行还在三季报中还主动披露了旗下银行理财的最新数据。
其中,上海银行表示,截至2021年9月末,该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4329.4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27%,其中净值型产品规模占比95.78%,较上年末提高20.99个百分点。
而南京银行三季报则显示,该行存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已于2021年9月30日全部清零,截至三季度末,集团理财产品总规模净值口径3177.14亿元,较年初增幅15.17%,净值型产品占比100%。
杭州银行方面,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该行存续的各类理财产品余额2823.11亿元,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比例已经达到96.68%,较上年末提高11.70个百分点。
长沙银行和贵阳银行尽管尚未获得理财子牌照,但同样披露了自身理财业务数据。
其中,长沙银行表示,在积极推动理财产品营销,持续夯实投研基石努力下,截至2021年9月末,该行理财产品余额624.71亿元,较年初增长25.15%,其中净值型产品余额增长40.39%,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达到96.00%。
贵阳银行三季报显示,当前,该行正不断丰富理财产品种类及期限,持续提高投研能力。截至报告期末,贵阳银行存续理财产品158期,存续余额839.38亿元。报告期内,累计实现理财中间业务收入2.61亿元。
城商行的银行理财保卫战
据此前公布的半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苏州银行率先完成净值整改任务,全面进入净值化阶段;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青岛银行、杭州银行、长沙银行、北京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占比也均超过90%,处于行业前列。
此前,业内曾指出,相比国行以及股份行来说,由于城商行存量资产规模较小,“包袱”轻,从而在净值化转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占比较高的均为城商行。
不过,近期依然有消息表示,多个省份的监管部门对辖区内的城商行进行了窗口指导,明确要求其对理财的规模进行管控。而更早时间,还有消息称,没有理财子公司的银行将不能再新增理财投资。
据统计,当前,16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仅有6家获得理财子牌照(分别为宁银理财、杭银理财、南银理财、苏银理财、青银理财、上银理财),且截至日前,上银理财仍在筹建之中,尚未开业。
其余上市城商行之中,包括“城商行一哥”的北京银行在内,仍有重庆银行、长沙银行、西安银行等多家银行正排队等待入场。
如今,三季度业绩比拼已然尘埃落定,距离各家银行上交2021年的年终答卷也为时不远。对于上市城商行而言,能够在大行笼罩之下行路至此委实不易,而在新的财富管理赛道正式枪响之下,16家城商行之间业绩是否继续分化,答案或也即将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