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巨头中国中免(601888.SH)H股上市按下暂停键。

12月3日晚间,中国中免发布公告称,暂缓本次H股发行上市的进程。

一周前,中国中免已经通过上市聆讯,公司公告称已经全面完成本次发行上市的相关准备工作。“临门一脚”之时,中国中免为何打了退堂鼓?中国中免称,受疫情影响,资本市场持续低迷。

今年以来,恒生指数不断调整,12月3日,盘中指数创下近13个月新低。

中国中免赴港上市,其目的或是加速国际化布局。暂缓港股上市,是否会影响其国际化进程?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中国中免的免税业务已经面临挑战。

今年前三季度,虽然公司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但在三季度已经明显放缓。不仅如此,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是靠机场减租。

二级市场上,今年2月18日以来,公司股价最大跌幅超过50%,市值蒸发了约3900亿元。

暂缓港股上市免税业务临挑战

筹备了大半年的港股上市工作搁浅,中国中免的国际化进程或受到一定影响。

中国中免最新公告称,自启动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以下简称“本次发行上市”)的相关工作以来,在境内外监管机构、股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完成了包括境内外有关监管机构核准在内的本次发行上市的相关准备工作。

目前,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公司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暂缓本次H股发行上市的进程,后续安排视市场情况确定。

回溯公告,今年4月22日,中国中免宣布启动H股上市,公司正与相关机构商讨事宜,拟启动在港上市筹备工作,这也是基于公司的战略经营需要而做出的。

今年6月28日,公司进一步公告,其已向证监会递交了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并已获得证监会受理。6月25日,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本次发行上市申请,并进行了预披露。

11月11日,中国中免公告,其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22日,公司再度公告,已经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通过了上市聆讯,意味着中国中免在港股挂牌完成了关键一步,距离正式挂牌交易为时不远。

针对本次上市中止,中国中免的解释是资本市场持续低迷。

诚如所言,今年以来,香港恒生指数表现不佳。

K线图显示,今年2月18日,恒生指数最高为31183.36点,而12月3日收报23766.69点,累计下跌约23.78%。11月30日,盘中一度下探至23175.37点,创下近13个月来的新低。

单纯从恒生指数看,港股市场处于震荡调整期。不仅如此,部分公司估值受到压制,也有较大幅度调整。

12月4日,一投行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称,此时在港股挂牌上市,估值可能不太理想,中国中免中止港股上市工作,具有合理性。

不过,暂缓H股上市,对中国中免的产业布局势必会有影响。

根据上市申请资料,中国中免寻求港股上市,主因是为业务发展及扩充筹集资金、在有需要时为公司提供额外的募资平台,从而进一步加强旅游零售行业的商业形象及市场地位,筑高公司现有业务的竞争壁垒,拓展新业务。公司计划将本次上市募集的资金用于拓展海外渠道、巩固国内渠道、促进产业链延伸,改善供应链效率,升级信息技术系统,招聘及培训信息技术人才,市场推广和完善会员体系,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市场布局方面,中国中免计划开设更多市内免税店,抢占市场先机,并以免税作为引流的主题IP,充分发挥免税购物的宣传效应和品牌效应,推动市内免税店与其他自营零售形式的协同发展。同时。公司计划以三亚国际免税城为基础,进一步开发旅游零售综合体。除了目前正在开发的海口国际免税城,寻求扩大中国其他地区的旅游零售综合体业务。寻求在已实施市内免税政策的重点城市发展旅游零售综合体业务。

中国中免称,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与旅游零售商竞争,部分竞争对手近期已扩大或计划扩大其在中国免税行业的业务。

只是,本次发行上市暂缓,似乎意味着公司扩张受阻。

业绩增速放缓股价腰斩

急于借赴港上市募资进行全球化布局的中国中免,其经营已经面临着较大挑战。

从经营业绩方面看,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中免实现营业收入494.99亿元,同比增长40.87%,净利润84.91亿元,同比增长168.3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83.88亿元,同比增长180.37%,净利润、扣非净利润的同比增幅均高于营业收入,看上去,经营业绩颇为亮丽。

不过,事实与报表上的数据相比,可能没有这么理想。

分季度看,今年一二三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81.34亿元、173.92亿元、139.73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127.48%、53.40%、-11.73%,增速逐季放缓,三季度还出现了负增长。与营业收入相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28.49亿元、25.10亿元、31.32亿元,同比增长13129.45%、163.57%、40.22%,扣非净利润的变动幅度与净利润大体相当。与营业收入变动趋势一样,净利润的同比增速也是逐季放缓。

从利润表看,导致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远高于营业收入的主要因素,是销售费用锐减。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为20.61亿元,去年同期为88.71亿元,同比减少68.10亿元。

销售费用大幅减少,主要原因是付给机场的租金减少。

今年1月30日,A股公司上海机场披露,其与中国中免签订了关于免税店租金的补充协议。根据补充协议,上海机场向中国中免收取的租金计量,不再固定,而是按照客流量进行收取。

2020年度,因为上述租金计量方式调整,中国中免向上海机场交纳租金同比减少七成。上海机场据此确认2020年度免税店租金收入11.56亿元,此前,公司原本确定2020年度租金保底为41.58亿元。仅此一项,当年,上海机场的免税店租金收入就少了约30亿元。

除了上海机场,还有首都机场。在三季报中,中国中免解释三季度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时表示,海南地区子公司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首都机场减让第三合同年(2020年2月11日至2021年2月10日)租金所致。

剔除这些因素,公司经营面临着较大压力。

中国中免成立于1984年,2009年10月登陆上交所。公开信息显示,按照零售销售额计算,2020年,中国中免位列全球第一,当年,其占全球旅游零售行业市场份额的22.6%。

尽管如此,除了自身的经营压力外,中国中免还面临着外部竞争压力。

近年来,进入中国免税品市场的限制稍为放宽。因此,有三个实体于2020年在中国获授免税执照(包括一家百货店运营商),而其他竞争对手已公布正在申请中国免税执照。此外,其他领先的全球旅游零售营运商可能也将进入中国免税市场。

二级市场上,今年2月18日以来,中国中免的股价从最高403.78元/股一路下跌至12月的204.06元/股,累计跌幅为49.46%。12月3日盘中,股价一度下跌至197.20元/股,较年初高点时跌幅超过50%。

与股价跌跌不休相对应的是,市值大幅缩水。截至12月3日收盘,公司市值为3984.22亿元,较年初高点时蒸发了约3900亿元。

中国中免还遭到了资金抛售。今年三季度,陆股通减持137.38万股股份。

备受关注的是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央汇金),2015年三季度,增持730.14万股股份,持股比为0.75%。持股6年未动,今年三季度,其突然减持249.63万股股份,持股比降至0.62%。(明鸿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