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近年来,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不断推进,用市场化机制有效挤压了医药价格虚高,截至去年底累计节约医保和患者支出2600亿元,同时也促进了医药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提高质量上。下一步,要推动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并提速扩面,持续降低医药价格,让患者受益。
自2018年启动至今,国家已组织开展六批七轮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采购内容从化学药扩展到生物药、高值医用耗材,覆盖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消化道疾病、恶性肿瘤、骨科创伤等领域的用药和耗材。
2021年,心脏支架、关节等植入性耗材带量采购相继落地,首个生物药——胰岛素、“地方联盟版”中成药、“八省二区”种植牙的集中带量采购正式开展。跟随着2021年的步伐,2022年集中带量采购将全面向深水区挺进,带量采购对象不再有禁区。
“国家组织带量采购不仅仅降低了医保资金支出和患者负担,提高了病患用药质量,而且改善了医院收入支出结构,让医院有了改革空间,有了更多时间与动力提升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蔡道章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手术前很多时间都花费在与患者沟通耗材的使用上,现在这方面沟通明显减少,病人对于支出接受程度大幅提升,大部分采购品种能够满足临床需求。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为例,因相关药品与耗材价格下降,患者手术量有了明显增加。
国常会对2022年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划定了工作重点。会议指出,一是以慢性病、常见病为重点,继续推进国家层面药品集采,各地对国家集采外药品开展省级或跨省联盟采购。今年底前,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在每个省合计达到350个以上。二是逐步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覆盖面,对群众关注的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三是保证中选药品和耗材长期稳定供应,加强监管,确保中选产品降价不降质。医疗机构要合理优先使用中选产品。四是落实集采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合理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更好调动积极性。
对于会议提出的“对群众关注的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此前已有动作。日前,国家组织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发布《关于开展骨科外固定类医用耗材信息集中维护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关联十二省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联盟带量采购中选目录工作的通知》。此外,脊柱类医用耗材相关企业将在1月14日前领取数字证书。
2021年,种植牙集采已有先例。2021年8月,宁波市医保局打响种植牙集采“第一枪”,约谈5家进口种植牙供应商,表示要让种植牙回归到合理的价格区间。同年11月,四川省发布“八省二区”《关于开展部分口腔类高值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申报产品范围涉及部分组成口腔种植体系统的医用耗材。种种迹象表明,2022年百姓热切期盼的领域集采将迎来提速。
安徽省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金维加表示,医用耗材无统一的行业标准和产品编码,产品之间难以比质比价,无法形成行业深度竞争,相关企业维护自己的销售渠道,高值耗材价格虚高问题像一块难以打破的“坚冰”。但总体而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无禁区。
未来,“无禁区”集采有望进一步降低百姓看病负担。但与此同时,也需认识到,通过挤压药品耗材水分,促进医疗机构收入结构调整,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改革医务人员薪酬制度,三医联动、多方受益是医改的根本目标。
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助理吴明表示,过去医疗机构没有建立起控成本获利机制,导致出现回扣竞争,医药市场因存在漏洞而出现定价失灵的情况。但随着集中带量采购的深入推进,这一问题已明显被纠正,在落实医保资金留余、促进资金高效使用的同时,实现“腾笼换鸟”,促进医疗机构主动建立控成本获利机制。
“集中带量采购不是唯低价中标,不鼓励企业恶性竞争、不顾成本过度竞争。”吴明表示,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将不断完善。近年来,国家集采成果显著,也在不断修正采购规则,降价不降质。例如,从胰岛素和骨关节带量采购可以明显看到,采购规则既对质量、供给等多方面有所考量,又加大了临床需求的考量占比。
集采尊重临床是大势所趋。对于下一步集采规则的完善,蔡道章建议,在目前考虑企业供应品种、供应量保证等基础上,可以增加对产品原定疗效、真实疗效、使用年限等多方面指标,使价格竞争更加合理,让老百姓真正用到质优价更优的药品与耗材。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在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的背景下,可以进一步细化集采评估考量细则,研究微创新采购政策,鼓励相关企业加强质量把控,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促使行业健康有序发展。1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近年来,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不断推进,用市场化机制有效挤压了医药价格虚高,截至去年底累计节约医保和患者支出2600亿元,同时也促进了医药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提高质量上。下一步,要推动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并提速扩面,持续降低医药价格,让患者受益。
自2018年启动至今,国家已组织开展六批七轮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采购内容从化学药扩展到生物药、高值医用耗材,覆盖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消化道疾病、恶性肿瘤、骨科创伤等领域的用药和耗材。
2021年,心脏支架、关节等植入性耗材带量采购相继落地,首个生物药——胰岛素、“地方联盟版”中成药、“八省二区”种植牙的集中带量采购正式开展。跟随着2021年的步伐,2022年集中带量采购将全面向深水区挺进,带量采购对象不再有禁区。
“国家组织带量采购不仅仅降低了医保资金支出和患者负担,提高了病患用药质量,而且改善了医院收入支出结构,让医院有了改革空间,有了更多时间与动力提升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蔡道章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手术前很多时间都花费在与患者沟通耗材的使用上,现在这方面沟通明显减少,病人对于支出接受程度大幅提升,大部分采购品种能够满足临床需求。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为例,因相关药品与耗材价格下降,患者手术量有了明显增加。
国常会对2022年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划定了工作重点。会议指出,一是以慢性病、常见病为重点,继续推进国家层面药品集采,各地对国家集采外药品开展省级或跨省联盟采购。今年底前,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在每个省合计达到350个以上。二是逐步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覆盖面,对群众关注的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三是保证中选药品和耗材长期稳定供应,加强监管,确保中选产品降价不降质。医疗机构要合理优先使用中选产品。四是落实集采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合理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更好调动积极性。
对于会议提出的“对群众关注的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此前已有动作。日前,国家组织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发布《关于开展骨科外固定类医用耗材信息集中维护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关联十二省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联盟带量采购中选目录工作的通知》。此外,脊柱类医用耗材相关企业将在1月14日前领取数字证书。
2021年,种植牙集采已有先例。2021年8月,宁波市医保局打响种植牙集采“第一枪”,约谈5家进口种植牙供应商,表示要让种植牙回归到合理的价格区间。同年11月,四川省发布“八省二区”《关于开展部分口腔类高值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申报产品范围涉及部分组成口腔种植体系统的医用耗材。种种迹象表明,2022年百姓热切期盼的领域集采将迎来提速。
安徽省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金维加表示,医用耗材无统一的行业标准和产品编码,产品之间难以比质比价,无法形成行业深度竞争,相关企业维护自己的销售渠道,高值耗材价格虚高问题像一块难以打破的“坚冰”。但总体而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无禁区。
未来,“无禁区”集采有望进一步降低百姓看病负担。但与此同时,也需认识到,通过挤压药品耗材水分,促进医疗机构收入结构调整,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改革医务人员薪酬制度,三医联动、多方受益是医改的根本目标。
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助理吴明表示,过去医疗机构没有建立起控成本获利机制,导致出现回扣竞争,医药市场因存在漏洞而出现定价失灵的情况。但随着集中带量采购的深入推进,这一问题已明显被纠正,在落实医保资金留余、促进资金高效使用的同时,实现“腾笼换鸟”,促进医疗机构主动建立控成本获利机制。
“集中带量采购不是唯低价中标,不鼓励企业恶性竞争、不顾成本过度竞争。”吴明表示,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将不断完善。近年来,国家集采成果显著,也在不断修正采购规则,降价不降质。例如,从胰岛素和骨关节带量采购可以明显看到,采购规则既对质量、供给等多方面有所考量,又加大了临床需求的考量占比。
集采尊重临床是大势所趋。对于下一步集采规则的完善,蔡道章建议,在目前考虑企业供应品种、供应量保证等基础上,可以增加对产品原定疗效、真实疗效、使用年限等多方面指标,使价格竞争更加合理,让老百姓真正用到质优价更优的药品与耗材。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在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的背景下,可以进一步细化集采评估考量细则,研究微创新采购政策,鼓励相关企业加强质量把控,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促使行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