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是什么意思?

负利率就是将通常的存款利率改为负值。有时适用于央行接受民间银行存款时的利率。一般而言银行向央行存款时可获得利息,但在负利率情况下反而需要支付手续费。银行将钱存入央行会出现缩水,因此有望促使银行积极放宽面向企业的贷款。

所谓的负利率是指的是在某些经济情况下,存款利率(常指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小于同期CPI的上涨幅度。这时居民的银行存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购买力逐渐降低,看起来就好像在“缩水”一样,故被形象的称为负利率。

负利率的计算公式?

利率=银行利率-通货膨胀率。

负利率曲线

银行利息(利息税于2008年10月9日取消)=本金*利率;

通货膨胀利息=本金*通货膨胀率。

例如:2011的3个月定期存款率是2.85%,2011年4月CPI为5.4%。

假设你在2011年初存入1万元的3个月定期,存款到期后,你获得的,银行利息=10000*2.85%*90/360=285/4=71;通货膨胀利息=10000*5.4%*90/360=540/4=135。

71-135=-64(值为负值,即为负利率)。

也就是说10000元存在银行3个月,表面上增加了71元,实际上减少了64元。这样,你的10000元3个月定期存款,实际收益为-64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