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我和我的家乡》、《你好,李焕英》等多部电影在行业内外名声大震,作为投资发行这几部“爆款”电影的主要决策者,宋歌为何总能以精准的选片眼光、亮眼市场成绩惊艳行业内外呢?

作为一名有理想的中国电影人,宋歌一直坚持推动着中国电影产业往更高质量发展的脚步,建立起成熟的华语电影工业化流程。

宋歌的影视素养是从小耳濡目染熏陶而来的,他的父母都在中央电视台工作,从小就跟着父母去上班,看着录制到播出整个过程,那个时候他就非常地着迷。宋歌高考时志愿方向只有两个——清华和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虽然最后宋歌选择了就读清华热能汽车系,但在大学时也总有在广院读书的儿时伙伴在学校组织看电影时叫上他,说起第一次看《美国往事》的经历,宋歌的声音高了一调“电影还能这么拍?实在太酷了,兴奋了好几天。”

电影之于宋歌,是情怀,也是事业。

最初宋歌与人合伙成立了完美时空影视公司,力排众议做了小成本电影《非常完美》,票房接近一个亿。后来还主导开发了现象级产品《失恋33天》。

2010年,宋歌接受王健林的邀请,加入了筹备中的万达影视。在万达时代,宋歌心心念念想做行业的垂直整合——“电影行业就是模仿美国的经营模式,模仿好了就成功”。宋歌提出希望学习美国电影业在派拉蒙反垄断法案出台前的模式,做一家集院线、制片和经纪于一体的影视公司。王健林虽然认可宋歌做垂直整合的思路,但布局的重心仍然在如日中天的房地产,两人没能在战术上达成很好的默契。

直到创建摩天轮文化传媒,宋歌的华语电影工业化蓝图才正式拉开大幕。摩天轮文化传媒在2014年联合中影5亿保底发行了电影《心花路放》, 这是国内第一部保底发行的电影,最终《心花路放》票房高达11亿多。

2019年,《流浪地球》横空出世,不仅一扫中国科幻电影“冷门”的疲态,更是让我们初次看到所谓“工业化”的精美成果。

时至今日,宋歌仍坚持自己亲自看剧本,“每个剧本我都亲自看,剧本的结构和语言状况等都是最重要的。题材和剧本之后,就是导演、演员、制片、剪辑、宣传、发行,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求尽善尽美,才能把一部电影从最初5%的成功率提升更高甚至100%,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遵循“强刺激,强共鸣,强共情”的选片理念,助推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建立,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宋歌的华语电影工业化蓝图正在一点点被实现,我们也都在期待宋歌这位中国电影新时代的缔造者,为中国观众呈现更多不同题材的优秀作品。也期待更多的电影人能如同宋歌这样为华语电影事业不懈努力着。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