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国麦标准化种植试点基地落地内蒙古
8月10日,华润啤酒与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春蕾麦芽有限公司等机构、企业共同发起了“国产啤麦品质提升及标准化种植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项目。这一举措标志着华润啤酒积极助力国产啤麦产业振兴,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提升国内啤酒原材料的品质。
本次活动,以“一麦相承,共酿美好”为主题,来自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科学家、研究员郭刚刚,华润啤酒技术研究院院长、华润集团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钟俊辉,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级高工王德良,酿酒工程研发部教授级高工郝建秦、黑龙江农垦科学院红兴隆科创中心的主任、副研究员周军,育种专家李作安,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蔺瑞明以及其他来自华润啤酒、呼伦贝尔农垦、春蕾麦芽的领导、拉布大林农牧场各生产队队长等同仁集聚一堂,详细交流了内蒙啤酒大麦标准化种植的各环节标准要求、具体流程等。在丰茂的麦浪间,见证了华润啤酒首个国麦标准化种植试点基地的初步成果。
此外,2023国麦品质提升战略合作会在当日下午举行,在场嘉宾围绕提升国麦品质及促进行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并签署了内蒙啤麦品质提升及标准化生产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合作备忘录。这是继2021年,华润啤酒与各方达成共识、提出“国麦振兴”概念后,再次明确信心,深化合作方向。
华润啤酒愿做国麦振兴的推动者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农产品受比较效益的影响,国产啤酒大麦供应量却严重不足,啤酒酿造所需的大麦90%依赖进口。2021年,我国大麦进口数量达到1248万吨,达多年来之最。近日,商务部发出公告,终止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这意味着,我国啤酒企业又多了一个进口原料选择,中信建投证券预测,接下来啤酒企业的原料成本压力有望缓解,释放利润弹性。对于新政策,郭刚刚认为,“该政策有可能使国麦的成本优势很难表达出来,对国麦振兴有一定影响。虽然短期来看影响力有限,但为了增强供给链的韧性,降低对进口大麦的完全依赖,一起做好国麦基本盘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郭刚刚表示,自2008年国家大麦青稞产业体系成立以后,中国育种基本上能全面替代原来进口。东北的垦啤麦、西北的甘啤、苏北的苏啤及扬农啤等啤酒大麦的系列性品种,品质通过专家评估是可以达到进口大麦的水平。但“卡点”在于好的品种没有转化成优质的啤酒原料——大麦,缺乏一个全产业链从头到尾的质量控制机制。
因此,国麦振兴需要一个“推动者”,把研发端到需求端的整个链条串起来,走出一条特色化的产业发展道路。“而华润啤酒用率先实际行动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起来,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去把这些产业链的“断点”连上,把产业链的“堵点”打通,体现了华润啤酒的社会责任和远见卓识。”郭刚刚谈到。
在“国麦振兴”进程中,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面对不稳定的国际原料局势,华润啤酒决定在“国麦振兴”的推动中,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创新合作方案。钟俊辉强调,“要以优质优价的订单农业方式,调动农垦等大麦种植单位或种植农户的积极性。”
对于使用大麦原料的麦芽和啤酒企业而言,大麦的均一性非常重要,均一性决定了制麦工艺和酿造工艺是否能够稳定,进而影响到啤酒的品质。目前,东北、西北、苏北三个区域是优势啤酒大麦产区,目前几大产区的大麦均一性仍存在弱点。钟俊辉表示,“以内蒙古大麦主产区为例,由于地形、气候等原因影响,各种植地块之间很难实现生长状况整齐一致,这意味着品质的标准很难实现均一性。因此,此次国麦标准化种植试点基地落地内蒙古,是华润啤酒以整合发展的思维去突破产业局限的一次尝试。”
在内蒙古国产啤麦标准化种植试点基地,麦穗金黄,随风摇曳,勾勒出拉布大林农牧场的最美风景。这是华润啤酒落地的第一个国产啤麦标准化种植试点基地,在农艺技术人员的科学照料下,基地的大麦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钟俊辉介绍,从春季播种到秋季收获大麦的整个种植流程都有严格的种植质量标准。对选种育种、种苗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作业等方面都有很高要求,在标准化种植的各个生长阶段,华润啤酒合作的科学专家会全程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让标准化种植理念深入农艺技术人员以及农户的内心。
展望未来,华润啤酒“国产啤麦品质提升及种植生产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项目将持续前行。华润雪花啤酒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调整,为“国麦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为整个产业链的互利共赢铸就更加美好的明天。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