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结束此前连续七个月的下行趋势,制造业重回扩张区间。

PMI之所以重回荣枯线之上,最重要的原因是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加强能源供应保障、稳定市场价格等政策措施成效显现。特别是价格指数大幅回落:11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大幅回落至52.9%,创下2020年6月以来新低;出厂价格指数同步下滑至48.9%,为2020年6月以来首次跌至50%以下。而10月两指数分别为72.1%和61.1%,回落幅度高达19.2和12.2个百分点!其中出厂价格指数降至临界点以下,表明近期“保供稳价”等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加大,价格快速上涨势头得到遏制。

价格指数大幅回落引发本周股市反弹,沪指重上3600点,一周上涨40多个点,周涨幅1.22%,深指、创指也均收周阳线。

笔者多次撰文提及,PPI屡创历史新高是股市走弱的根本原因。1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份PPI,高达13.5%,当日沪指跌破3500点关口,最低下探至3443点,收于3492点,此后近一个月沪指已连收4根周阳线,再未跌破3500点。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就在11月PPI高企的数据公布前,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接连发文,严厉督促落实“保供稳价”的一系列政策。尤其是11月3日,从晚上8点38分开始,发改委微信公号接连推送6篇文章,全力督促推进释放煤炭产能,部署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监测系统数据填报工作,部署山西、内蒙古、陕西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规存煤,囤积居奇、哄抬煤价等非法牟利行为。

此后,煤炭价格迅速见顶回落,截至12月1日收盘,动力煤期货价格为842.8元/吨,较10月中下旬的年内高点1982元/吨,已下跌57.48%。12月3日,发改委就2022年“长协煤”签订征求意见,其中将动力煤调整区间核定于550-850元/吨。

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下跌,也带动了钢铁、玻璃、水泥等产品价格从高位回落;包括沪铜、沪铝、沪锌等有色金属的价格也步入了下行通道。与此同时,鉴于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缩表”,受超量流动性支撑而大幅走高的原油等价格也开始回落,截至11月底,美国WTI原油期货报66.18美元/桶,当月跌幅为19.3%;布伦特原油期货报69.23美元/桶,月跌幅15.7%,均创去年3月以来最大月跌幅。

而就在一两天前,“光伏茅”隆基股份将硅片报价下调6.04%,另一硅片龙头中环股份宣布也将降价7.2%。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处长赵公正日前发表文章称,随着供应逐步恢复,预计除部分能源产品外,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多数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回落。10月是本轮PPI涨幅上行的最高点。

毫无疑问,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利润将由上游企业逐渐转导到产业链中下游,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经济将慢慢好转。特别是一些重点行业,如统计局提到的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 分别为53.2%、51.7%和51.4%,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等行业进入传统旺季,新订单指数升至55.0%以上。(贺宛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