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夏日傍晚,走进位于和平区大沽路与承德道交口处的“口袋公园”,郁郁葱葱的灌木、繁盛茂密的法桐让人眼前一亮。人们在新修建的步道上散步聊天,好不惬意。

对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而言,新建大型公园显然不现实。“口袋公园”则可以精准利用城市不规则形状的各类地块,通过见缝插绿、见缝造景的形式,让“绿意”更好地嵌入居民身边。这些公园如珠玉般散落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不仅有效盘活了城市闲置空间,而且提升了绿色度、扮靓了颜值,是城市建设的点睛之笔。

建设“口袋公园”,离不开“奇思妙想”。“口袋公园”所承载的不只是生态休闲功能,其文化和社会功能也需要我们着力探索。坐落在津中里的“口袋公园”,不仅布置了廊架、安装了健身器材,还设置了“和平夜话亭”,让居民在休闲的同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烦心事;位于营口道上的憩园,是全市首座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公园内铺设了园林废弃物制成的有机覆盖物,在打造“林下风景”的同时,进一步推广了垃圾变废为宝的绿色环保理念。

当然,“口袋公园”不能一建了之。植物养护是否到位、照明是否充足、环境卫生是否达标等,都影响着群众的游园体验。建设“口袋公园”的同时,更需要不断完善与其配套的管理体系,譬如发挥志愿者作用、发动居民共治共享、推行园长制确保植物养护责任到人等,都是不错的解题思路。

小“口袋”里装着大民生,它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更多“点睛之笔”将会成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付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