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驻津企业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油服)自主研发的高温高压电缆测井系统(下称:ESCOOL系统)在南海西部文昌油田首次完成多维核磁共振测井作业。至此,ESCOOL系统成为了我国石油勘探开发向深海、深地等高难度领域进军的必备技术装备。中国海油在高温电缆测井领域彻底告别了“洋枪时代”,开启了海洋石油测井技术自立自强新的征程。

“望尘莫及”中起步攻坚

“井温175℃以上,自主测井作业比例为零。”2017年,一项数据让中海油服油田技术事业部副总经理黄琳犯了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没有自主技术,就像没枪打仗的士兵,只能任人宰割。”在沟通会上,黄琳率先对自己“放了枪”,主动请缨,带头攻坚高温高压电缆测井技术。而在那时,研发这项被外方垄断了十余年的核心技术难度有多大,到底能不能成功,参会的测井技术专家们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高温高压电缆测井技术代表着当今电缆测井技术的最高水平。它能在恶劣地质环境下准确获取地层信息,有效解决了深层、超深层地质勘探开发难题,犹如高温下仍能看清地层构造的“火眼金睛”。

2019年,首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超高温高压电缆测井系统研制与产业化应用》正式立项,黄琳任项目负责人。相比常规电缆测井,高温高压测井领域是个全新的领域,从地面系统、井下仪器,再到关键器件、电路和机械设计都要推倒重做。“这就好比人家汽车已经开上了高速,而我们还没有车架子,根本没法比。”黄琳回忆道。

“把问题写下来就等于解决了一半。”经过调研,团队确定了材料、电子学、方法等六大攻关难题和8个科研课题,并细化分解为49个具体任务,精选了一批技术专家分别负责。没有电缆传输技术积累,团队就扎入复杂的通讯算法中反复探索;没有仪器耐温设计经验,就利用节假日学习数千页的维修资料;没有测试工具,就自己设计制造……就这样团队先后设计了测试装置12件、配套工具14件,完成了图纸686张,技术手册36个,测井质量规范3项;申请发明专利45件,软件著作权5件,发表论文15篇,没有路硬是蹚出了一条路。

2019年,ESCOOL系统首次海上作业成功。在渤海渤中区域高温探井作业中,顺利完成满贯测井作业,最高作业井温达178℃。

“望其项背”中奋起直追

2019年,在国家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的推动下,中海油加速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力度,高温高压井作业需求也随之增多。高琳她们抓住机会,不断寻求自主设备商用机会。

黄琳告诉记者,一次,在技术人员的“软磨硬泡”后,ESCOOL系统终于争取到渤海作业“机会”。但那口井井温高、井况差,国际油服企业的仪器指标都够不上。这时候有人提出,“别上了,再找一口井吧。”言外之意我们的仪器没有经过充分验证,干这种高温且井况很差的井不适合。

“高温井作业机会非常少,错过了还要等很久但是。有机会就要上,我相信我们自己的仪器。”黄琳说,相比国际顶级服务商,那时的ESCOOL系统还存在可靠性不足、设备供给不够等问题,但正是这种迎难而上的劲头,支撑着团队跨过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团队里流传着一句话,“既然汽车已经上路了,追上是迟早的事。”

2020年,ESCOOL系统实现渤海规模化应用,扭转了我国高温高压测井作业被国外垄断的被动局面。

敢于创新中“实现超越”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2021年,国外合作方“釜底抽薪”,试图大幅提高服务价格未果后,单方面暂停了渤海地区所有高温电缆测井装备支持。

作业紧迫,同意外方不合理的涨价要求?黄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用咱们自己的设备。“学徒”要转正,而且要成为没有备选的主力军,团队的信心并非空穴来风。2021年ESCOOL系统出色完成了渤海油田所有高温井作业,保障了渤海油田的增储上产。ESCOOL系统中的12种测井设备均达到235℃/175Mpa技术指标,成功入围国资委《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截至2022年底,ESCOOL系统核心配件超过90%实现国产化替代;实现了耐温由175℃到205℃再到235℃“三级跳”,其中井壁取心、声成像测井等技术更是超过国际同行,达到国际领先地位。

“ESCOOL系统市场占有率已逐步达到渤海100%、南海80%,满足国内各大油田作业的同时,逐步走向墨西哥等海外市场。”黄琳说,团队又将科研重心转向了技术产业化水平要求更高的测录试一体化作业平台上。

“接下来,中海油服油田技术事业部将对现有测录试技术体系进行整合,补齐现有体系的技术短板,实现录井与测试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替代和研发成果的产业化示范应用,加强作业安全预警及风险控制,为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提供‘质优价廉’的一流解决方案。”黄琳说道。

(津云新闻记者 郭强 通讯员 白玉涛 姜东 张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