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津云新闻讯:“四年级的书都分好了。”2月7日,万全小学风雨操场内教师们正在对新学期的书籍进行分类。记者了解到,2月13日,本市将迎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新学期,中小学生们将如期返回学校。

对于开学后如何做好防控工作,市教育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没有疫情的学校,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根据相关要求,各学校将组织工作力量加强师生日常健康监测,提醒督促师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不带病到校工作或学习。师生返校后连续7天开展健康监测,尽量减少聚集性活动。中小学校、幼儿园落实晨午检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等,结合实际开展在校学生每日发热、干咳等症状监测,根据需要进行抗原或者核酸检测。

“乙类乙管”,上课还需要戴口罩吗?对此,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各中小学和幼儿园师生员工入校时,需核验身份、测量体温,体温正常并佩戴口罩(幼儿园幼儿除外)。来访人员进入校园需要提前预约。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校外人员进校必要时须提供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或现场抗原检测阴性结果,或按有关规定执行。

(津云新闻记者赵颖妍摄影戴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