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午餐时间,位于和平区同安道一家店面不大的螺蛳粉店排起了长队,老板李星孝在店里前台忙碌并招呼着顾客,老板娘在后厨忙碌。配好各种食材,把已用冷水泡好的粉放在锅里煮,滚开的热水往上翻腾,在空中飘着。随着“欢迎光临”的招呼声并夹杂着支付宝和微信到账的声音,一碗碗螺蛳粉出锅了。
来这里吃粉的大多都是附近大学的学生,客人多的时候,每天忙碌到深夜11点。在天津读书、创业、成家的李星孝看着来往的顾客,更加笃定自己留在天津是正确的选择。
(资料图)
一场旅行开启创业之路
螺蛳粉是起源于广西柳州的一种风味食品,以江河中的小螺蛳和猪骨加以秘制香料熬汤,配以弹性十足的柳州圆米粉,再加上酸笋、酸豆角、咸萝卜丁,还有炸过的花生、腐竹及新鲜时蔬,最后再淋上辣椒油与香油,酸、甜、香、辣、鲜味味俱到。
李星孝是广西柳州人,在天津工商大学毕业后,留在天津工作。2016年,李星孝带着女友回柳州旅行,由于两个人对美食都特别感兴趣,所以他们寻找了不少美食聚集的地方游玩品尝。
“螺蛳粉这东西一直就有一股臭味,而且味道与北方米粉明显不同,她第一次吃的时候确实感觉味道有点怪,但品尝下来,口味还可以接受。”李星孝女友是河北人,这种奇怪米粉味道是她第一次吃到,女友表示,虽然味道有些奇怪,但还算可以接受。
这让李星孝萌生了去天津开店的想法。李星孝告诉津云记者,虽然当时螺蛳粉在全国还没有太大名气,但在广西一些城市已经有不少开店的,请教自己的一些朋友之后,在家人的支持下李星孝决定在天津开一家螺蛳粉店。
开业那天只卖了300元
女友一开始对这个并不看好,她认为,米粉还可以接受,但臭味真的能让北方人适应吗?但李星孝认为,任何美食都是需要推广适应的,再加上选个好地段,应该可以符合大众的口味。
2016年,在天津还没有几家做螺蛳粉的店,李星孝成为了首批螺蛳粉的试水者。后来他才知道,他很可能是第一个在市内六区开螺蛳粉店的人。因为和女友刚刚毕业,考虑到螺蛳粉的特殊味道,他们决定店面以学生为主打群体,于是在同安道天津医科大学附近租了一间30平方米左右的商铺,开启了自己的螺蛳粉创业之旅。
2017年11月11日,李星孝的“百味螺蛳粉”正式开业了,选择“光棍节”这天开业也是希望积攒一些人气。当时螺蛳粉在天津还是新鲜事物,两人在店面前面放置了花篮,准备了一些礼物送给前来吃饭的顾客。李星孝清楚地记得,当时很多人聚集到门前,都来凑个热闹尝尝味道,但由于螺蛳粉特殊的臭味,还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就算吃过的人也大多数反映评价不怎么高,导致第一天开张的收入只有300元。
“当时确实让人非常灰心,也对于是否能继续经营下去产生了疑惑。”李星孝和女友考虑后,决定对口味以及店面再一次进行改良。
改良口味提升环境
符合本地人口味不断调整,其实是餐饮企业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李星孝也在思考如何在味道上调整创新。螺蛳粉讲究“臭鲜酸辣”,他考虑在味道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更加适合天津人当地的口味。
说改就改!通常所用的粉是广西人喜爱吃的圆粉,李星孝选择了北方人更喜欢用大米做的扁粉,扁粉入口爽滑,嚼起来更劲道。同时,螺蛳粉的配料通常是油豆腐、香肠、鸭掌等食材,李星孝发现北方人对鸭掌口味不适应,就把其中的鸭掌换成了牛肉或者鸡爪,这样更符合北方人的口味。对骨汤以及做法也进行了改良,用骨汤进行熬制,并加入自制调味料,最后,为了提高口感,他把螺蛳肉都挑出来,然后进一步加工,让顾客能吃到味道纯正的螺蛳肉。
为了更加体现个性化,李星孝把小店里的装潢重新翻修了,让店内的灯光呈暖色调,还准备了不同颜色的彩笔,供前来吃粉的顾客使用,并把两面墙重新粉刷变成了留言墙,顾客吃完粉的同时,把评价以及想说的话写在墙上,并对采纳建议的顾客进行奖励或者优惠,对大学生也有不同程度的优惠。就这样,口味的改变以及客户定位的精准,让李星孝的店面逐渐变得好起来。每到饭点,一位难求成了常态。
“墙上的留言很有意思,有找对象的,有励志的,还有画一些简笔画的,俨然成了一个社交聚集地。”李星孝清楚地记得,有两对年轻人就是因为这个留言墙认识成了伴侣,还给李星孝的店里送了鲜花。
店面走的是“学生化”路线,价格定位也不高,螺蛳粉10-15元一碗,加上3.5元的鸡爪、2元钱的卤蛋,小店逐渐变成了周边学生喜欢来的地方。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李星孝和女友在开店一周年的时候举行了婚礼,房东还给他们送来了红包。
老顾客都回来了
疫情期间,餐饮店铺都不好过,李星孝也不例外。生意受影响,货物渠道受限制,无法开张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他,好在店面不大,两个人想办法自救。店里的即食食材如豆腐皮、川粉、午餐肉、鸡心肝和各种水果就直接卖掉减少损失。李星孝坦言,因为生意不好,差点就放弃做螺蛳粉这一行,但后来一想,坚持就是胜利,咬咬牙就挺过来了。
“如果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我该如何做好自己?”李星孝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有段时间喝点闷酒然后蒙头睡一天,但后来,他选择更积极面对遇到的情况。
“不能坐以待毙,要主动出击”!李星孝把店面的回头客统一拉进一个群,现在已经有一百来人,恢复堂食后,更加积极主动地拉进新“粉丝”——这就是店面的“私域流量”。
春天到了,生意逐渐恢复,以前的老顾客又回来了,李星孝谈起这家开了5年多的店面内心颇有感慨,他更多的是感恩奋斗,希望以后的日子能越来越好。
(津云新闻记者 赵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