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津云新闻讯:4月13日,“第三届中国(东疆)航运产业周暨第七届中国海事金融(东疆)国际论坛”在滨海新区隆重开幕。本届大会以“绿色、智能航运与金融赋能”为主题,搭建平台,邀请行业各方为产业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会上,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柳介绍了东疆在智能绿色航运与金融赋能领域的创新与实践。“截至目前,东疆国际船舶租赁总量超500艘,资产规模超1800亿元。在2022年,中资金融船东在全球配置船舶租赁资产,有一半以上布局在东疆,同时,东疆也成为国内海工资产租赁和处置领域的主要阵地。”杨柳说。
论坛梳理了中国海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效,而天津东疆综保区近期推进几项船舶海工租赁首单业务,实现了重点环节突破。一个服务“中国造”船舶海工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租赁链条率先在天津东疆成型。
近两年,东疆在国际市场上率先完成了首笔人民币计价的国际船舶离岸租赁业务,为全球航运金融市场提供了“中国方案”;国内金融租赁公司与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独立船东的国产集装箱船出口租赁订单在东疆落地;国际通行的船舶联营池模式也在东疆实现国内首次突破,解决了国内离岸租赁二次结算问题;首笔综保区内船舶租赁出口买方信贷融资业务,实现传统境外融资业务模式在国内自贸区的完整落地……一项项创新业务带来的是“中国造”船舶走向世界的脚步频频加快。
目前,东疆公司手持出口船舶订单达68艘,规模超200亿元,这些船舶包括集装箱船、LNG船等大型专业化船舶,将运营全球主要航线,有利维护全球粮食、能源流通安全。
同时,在海洋装备制造领域,东疆依托天津自贸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政策优势,以“东疆方案”主动服务央企海工装备去库存,为企业提供多元化资产处置和资产盘活场景,先后开创了“保税经营性租赁”“海工租赁悬挂临时中国旗”等多项国内海工装备领域“第一单”,吸引了国海海工、招商局、中集等海工领军企业在东疆设立公司开展业务。截至目前,东疆海工装备租赁和处置业务已经形成了聚集效应,在国内业务占比达到90%以上。
今天的大会上还举行了多项重要签约仪式,包括: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与天津海事法院签署协作机制框架协议,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与工银金租、民生金租、中银金租三家重点企业进行合作签约,天津东疆航运服务有限公司与工银金租、民生金租、国银金租签署合作协议,天津东疆航运服务有限公司与浦银金租、江苏金租、太平石化金租签署合作协议。第三届中国(东疆)航运产业周活动丰富,同期还举行了2023“中国航运50人论坛”东疆会议、第九届中国航运业创新大会、“黄金60秒”——第二届ISEA跨口岸对接大会、第六届中国海事金融法律高端研讨会、海工装备行业研讨会、第十一届ISEA航贸物流展示洽谈会等系列活动。
未来,东疆将继续紧扣国家发展战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在东疆设立专业子公司、项目公司开展船舶租赁业务;创新模式保障飞机、船舶等战略资产安全,通过更深层次的创新,再次引领行业变革和发展。(津云新闻记者陈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