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讯:5月18日,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在津隆重开幕。为进一步展现天津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天津市规划资源局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S15展厅设置“数字自然资源,智慧空间规划”展位,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深刻展示了近年来天津市规划资源局按照“数字中国”和“数字天津”建设目标,着力推进数字化建设各项任务,取得的成果、成效。


(资料图片)

以数字化发展夯实国土地理数字天津空间基底

“天津市已建成‘天空地水’一体化的城市时空大数据获取体系,立体、全面的采集各类数据资源;建成了全市域机载激光雷达航空测量成果、全市高程模型成果、全市遥感影像数据、全市数字线划图和市辖区的高精度三维建模成果,建成了天津市天地图节点,为全市各行业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服务。”展会现场,天津市规划资源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罗平介绍说。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本市启动了实景三维天津建设,加快在实景三维技术应用上的发展,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拓展基础测绘服务范围和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为数字中国、数字天津、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统一空间定位框架和时空数据底座,构建我市数字化发展新格局。

与此同时,天津全力夯实国土空间数据基础,构建了二三维一体化和自主可控的天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业务审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监测监管等提供数据基础保障,支撑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的规划资源管理、应用和共享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国土空间数据的“底图”和“底线”作用。

强化规划资源数字治理 促进城市智能化治理

为全力推进“数字规划”建设,天津利用数字化技术支撑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的全过程,初步实现“评估分析-方案编制-规划管理-规划建设”的闭环流程,突出数字规划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数字规划的全流程管控,实现城市的实时可视化与智能化治理。

“天津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主线,利用各方数据资源,探索城市量化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模型算法,构建涵盖交通、公服设施、建筑等各类专题的城市决策分析模型,更好地服务不同尺度的前期分析、问题诊断与规划编制。”罗平说,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土空间规划方面,本市还建成了天津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监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信息化支撑,为打造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和自适应的智慧规划奠定重要基础。

同时,天津全力推进“数字自然资源”建设,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技术,开展城镇国土空间监测,全面掌握区域内各项数据资源,为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治理等工作开展提供依据;研究推进“一地一码”协同服务,立足“一块地”规划建设全过程管理,天津研究以“土地码”为纽带,以数据共享为手段,理顺数据关联关系,推动业务管理优化,以“土地码”贯通规划、策划、供地、审批、验收、登记全流程应用场景,实现“源头赋码、按码供地、码上服务、见码发证、码上查询、码上监管”。

天津市规划资源局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支撑国土空间的用途管制,通过建设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系统实现“部-市-区-功能区”四级国土空间管控信息的实时、动态互联互通,实现国土空间用途的全面管控和监测。在智慧森林防火方面,通过构建“智慧森林防火监测系统”,利用AI智能算法、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对我市重点森林防火区域火情进行智能监测、扫描、甄别分析和第一时间自动报警、定位。正是因为系统报警及时,今年已多次将蓟州森林火险浇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了重大经济、人员损失。

此外,天津全力推进“数字管理和服务”建设,在政务审批方面,实现了土地、规划、海洋、林业、矿产等56项政务服务事项的一网通办。在不动产登记领域,建成了“不动产登记一网通”体系,通过银行端、商品端和“津心登”APP,实现了转移登记、抵押登记、预告登记等高频登记业务不见面办理,实现了“带押过户”、跨省通办、智能化常态化“交房即交证”“交地即交证”“交地即送证”。在执法方面,利用遥感影像技术、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北斗定位技术,实现规划资源执法的全过程、全要素数字化。

开拓服务领域应用场景 助力数字化在津“多点开花”

“天津市规划资源局积极开拓数字化成果在全市各行业的应用。”罗平介绍说,比如,以数字化支撑应急管理,研究实时图传和实时建模一体化等技术,建成了内外业一体化的应急要素调查采集平台,服务房屋应急灾害普查、森林防火应急指挥、大型活动安保等开展;以数字化支撑招商引资,以综合管理和对外宣传为目标,搭建智慧园区管理与招商引资服务平台,助力商务产业的数字化管理与招商引资;以数字化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市规划院打造了社区治理基础管理平台,构建了数字化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新模式,实现社区资源整合管理和综合服务探索。

“在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方面,我们提出了天津方案,设计了技术路线:将用三维数字空间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孪生相关技术,建设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的共生体。实现两个空间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治理。”罗平说道,后续将重点探索线上开门协同规划、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相互赋能、启动新基建等八个方面,助力数字中国、数字天津建设。(津云新闻记者 田巧梅 摄影 刘乃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