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当地时间1月30日,世卫组织在其官网上宣布,尽管新冠大流行可能正接近转折点,但目前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这是世卫组织发布的最高级别警报。

据健康时报客户端报道,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教授接受专访。

图片来源:摄图网-401676970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何继续维持新冠全球紧急状态?

曾光表示,“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最近一周全球日均死亡人数将近1万。站在全球防疫的角度来看,这则声明更多是持比较慎重的态度,也符合中国实际,是可取的,并且是可以接受的。

我国疫情传播以及防控现状如何?

曾光表示,“结合中国自身实际,目前80%~90%的人群自然感染后已获得天然免疫,加之国内疫苗接种率已达到90%以上的水平,中国的免疫屏障已经基本建立。虽然从短期来看,疫情形势是安全的,暴风骤雨已经过去,但从中远期来看,还存在很多变量。”

曾光进一步解释,一方面,我国仍然面临着XBB、BQ.1及其亚分支境外输入的风险,尚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也依旧面临着感染风险;另一方面,此次新冠疫情全面放开之后,不论是医疗救治系统还是公共卫生系统,都需要总结经验。因此,中国要做出最终决策,除了要考虑疾病流行状态、发病率和死亡率情况,还要综合考虑到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以及国际交流等需要。

未来全球公认新冠不再构成紧急状态有何条件?

曾光指出,“首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死亡率。因为新冠感染是持续存在的,若没有新的病死率高的变异株出现,全球疫情形势才会持续向好。世卫组织委员会呼吁采取长期公共卫生行动,是为了优先降低新冠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不会把各个国家刚刚打开的大门再关上,目前全球防疫已经迈出一大步了,整体疫情形势还是继续向缓和的方向发展。”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新冠病毒长期存在,即使世卫组织未来有一天会解除新冠疫情紧急状态,也需要同时发布提示,至少要像对待流感那样,将新冠作为全球监测的重点传染病,并指导各国建立常规监测系统。”曾光强调。

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疫情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谭德塞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000681)VCG111283612082

据新京报报道,当地时间1月27日,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召开第14次会议,讨论新冠疫情是否继续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后,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遵循了委员会的建议,确认新冠疫情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世卫组织在声明中称,谭德塞总干事认可紧急委员会的观点,即新冠疫情大流行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他对委员会在谨慎过渡以减轻潜在负面影响的建议表示赞赏。

“当我们进入大流行的第四个年头时,我们现在的处境肯定比一年前好得多。”谭德塞表示,奥密克戎(Omicron)疫情顶峰时期,每周向世卫组织报告的死亡人数超过7万人。而到了去年10月,这一数字降到不到1万人,接近新冠大流行以来的最低水平。

截至目前,全球新冠感染病例已超过6.7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70万例。

新冠病毒传不动了?中疾控:我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

“春节假期,疫情未出现明显反弹,在整个流行过程中,未发现新的变异株,我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最新一期的《China CDC weekly》(《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周报》)刊登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和监测数据概述》(以下简称《概述》)如此总结。

据红星新闻报道,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显示,新冠病毒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专家认为,该情况并非病毒本身发生变化,而是与先前大规模人群感染形成免疫屏障有关,短期内病毒传播速度会变慢。后期仍有可能出现高峰,但情况不会像去年年底一样严重。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 图片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于25日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显示,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1月23日,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2022年12月以来,部分省份建立居民抗原检测信息收集应用程序(APP),居民可自愿上传抗原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各省份报告抗原检测量较低,呈现逐渐减少趋势。

据健康时报27日报道,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率所呈现的下降趋势,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长方邦江教授解释称,“新冠病毒传播渐渐变弱,并非因为病毒本身有重要变化,而是社会面维持一定低水平传播,巩固了免疫屏障,加上绝大多数人都感染了,形成了群体免疫,病毒有点‘传’不动了。”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健康时报客户端、新华社、新京报、澎湃新闻、红星新闻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40167697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