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成立‘新市民住房保障基金’,解决新市民的住房难题”;“应为新市民创业就业、职教培训、子女教育和养老等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可为新市民推出专属消费信贷产品,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如何通过金融服务助力逾3亿新市民在城市更好“安居乐业”,引起了不少代表委员的关注,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焦点话题之一。


(资料图片)

事实上,过去1年来,在政策推动下,各路金融机构一直在积极探索新市民金融服务。

强化金融惠民 助力新市民安居乐业

2018年,在多个城市辗转漂泊的湖南姑娘党苗决定回到老家开花店,做起了绿植批发生意。

“当时为了开店,全家人所有的积蓄都投入进去了,生活开销成了问题。”党苗告诉记者,后来她想起当年妈妈生病的时候,家人在安逸花(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产品安逸花)上成功借得一笔钱,流程简单便捷,帮助他们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时隔几年,党苗再次打开了安逸花的页面,希望以此来解决资金难题。果然,她没有失望:在线上提出贷款申请后,安逸花经过评估,很快测算出可贷额度,最终给她提供了一笔资金。依靠这笔资金,他们坚持了下来,花店也成功拓展了客源,生意很快好了起来,为一家人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党苗一家

充分发挥金融普惠价值,更好地助力新市民群体安居乐业成为当下金融机构的聚焦点,党苗一家就是在金融机构的帮扶下实现城市扎根、安居乐业。

个性化帮扶 满足新市民多样化需求

在探索新市民金融服务的过程中,消费金融机构扮演着重要角色。

据调查,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诸多领域都有金融需求,并且,相关需求有着鲜明的特点。其中在信贷方面,新市民对小额、短期的周转性资金需求极为普遍,相比额度和利率,他们更在意贷款的便捷性、灵活性,更需要普惠金融服务。而消费金融与新市民工作生活涉及的消费场景紧密关联,是一种近距离触达新市民的新金融业态,非常契合新市民的信贷需求。

“更确切地说,消费金融具有小额分散优势,贷款金额往往只有几千上万元,最高不超过20万元,且借款人可在线上随借随还,非常方便、灵活。同时,消费金融贷款也不需要担保与抵押。” 马上消费业务负责人说,消费金融机构本身作为银行体系消费信贷覆盖面的重要补充,服务的客群更加下沉、覆盖面更广,对新市民来说更具普惠金融的优势。

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同时,马上消费围绕不同场景提供“定制化”产品,解决新市民的金融需求痛点,对他们进行“个性化”帮扶。

据介绍,2022年,马上消费旗下安逸花产品积极走近和了解新市民需求,洞察和启迪他们的生活,启动了系列新市民专项帮扶计划。该计划通过开展“新市民-55奋斗日”、 “新市民-星火力量点亮未来”、 “新市民人物故事”等品牌传播活动,深入挖掘新市民人群真实需求,结合公司实际业务,为新市民推出了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

数据显示,目前,马上消费已累计为新市民用户发放超16.8亿元消费贷款,上万新市民因此受益。

技术赋能 解决新市民需求痛点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能够如此大胆地面向新市民提供信贷服务,其实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很多新市民没有稳定的工作,很难提供稳定流水,缺少房产甚至是足够多的消费记录。从金融特征来看,他们相当于有金融需求的征信白户,面临着信贷痛点。”马上消费业务负责人说道,要想做好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技术上必须过关。

据悉,为推动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人民银行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新市民创业形态、收入特点、资金需求等因素的分析,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多维度科学审慎评估新市民信用水平。

从实践情况来看,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能力和风控、授信决策方面具有优势,在这方面的探索已取得积极成效。

譬如,马上消费自成立以来建立了超1900人的研发团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领域不断创新,构建了领先的个性化需求精准服务能力。在取得用户授权的前提下,马上消费通过数字技术刻画出了较为全面的用户“信用画像”,为超过700万征信白户建立了信用记录,并凭借自身的大数据风控技术推出了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源头上解决了很多新市民的信贷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马上消费目前已自主研发出1000余套核心技术系统。这些研发成果涵盖了智能风控、智能获客、智能营销、智能客服等消费金融业务全流程,得益于此,马上消费通过零物理网点和线上自动化服务,增加了新市民金融服务的触达性和便利性,将金融数字化行动转化为产品,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并直接落实到新市民工作与生活消费中。截至2022年12月末,马上消费已累计服务县域用户超3400万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