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种菊花多姿态,淡妆浓抹总相宜。连日来,在水上公园举办的“天津市第56届菊展”以雅致菊韵装点秋日津城。望着人们尽情赏菊的笑脸,“中国菊艺大师”叶家良也开心地笑了。在既有泥土气息、又清新雅丽的花圃中,年近七旬的叶家良对一株株菊花如数家珍,而菊的故事、菊的魅力也随他朴实的话语流淌开来。

少小结缘,艺菊延年


(相关资料图)

秋日赏菊是中国人自古的习俗,而叶家良也因“赏菊”开启与菊的缘分。他说:“每到秋天,我爷爷就会带着全家去看菊展。爷爷还说:秋日不赏菊,等于虚度光阴。其实老人的意思是,秋天到了,这一年快过完了,不能再心浮气躁。人要珍惜时间,踏实做事。”

这样的家庭氛围加深了叶家良对菊花的印象,也造就了他踏实认真的性格。上小学时,学校组织到花圃义务劳动,没过两年,就剩叶家良还留在花圃。老师傅纳闷地问这个“小不点儿”:“别人都不来了,怎么你还来呢?”小叶家良略带腼腆答道:“我就想看看这菊花怎么养。”老师傅也乐了,于是带着他找到专门养菊的师傅学习。“打那起,我就正式跟菊花结缘了。到今天50多年了,没断。”回忆这段往事,叶家良的语气透着一种深沉的爱恋。

叶家良勤恳好钻研,数十年埋头花圃间,练就了“看叶知花”的本领,养出的菊花出类拔萃,屡获大奖。叶家良也获得“全国十大能工巧匠”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殊荣,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菊花分会评为“中国菊艺大师”。

文人养菊,心灵交融

叶家良说,养菊十分奇妙。因为菊花的基因比较复杂,两种菊花杂交授粉后,“孩子”的颜色和花型变异并没有一定之规。而这也正是养菊的迷人之处。  
叶家良指着花圃里锦簇的菊花,说:“以前花型有20多种,现在,有龙爪型、松针型、蜂窝型等30多种。1978年我刚到水上公园工作时,我们只有90多个品种,经过一番搜罗也不过200个品种,现在,我们已经有大概700个品种。”

沽水锦霞

沽水锦霞、平沙落雁、古刹金刚……各菊花的名字贴切而文雅。叶家良说:“比如这株,刚开花的时候是紫色,之后颜色越开越淡,花瓣也越来越长,像垂下的露珠,所以我给它起名淡妆垂露。”

今年9月,“津派文人养菊传统栽培技艺”被列入第九批南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叶家良是这项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文人养菊”作何解释?叶家良坦言,其关键在于人与菊的息息相关。有些具有野生性的花卉品种,野生往往比盆栽长得好。但菊花是纯园艺品种,没有野生性,所以离不开人的“伺候”,假若在用土、施肥、浇水等方面有些许照顾不当,品种特征就会表现得不明显。

“不过,不论你养的多么弱,菊花也绝不会让人失望。”叶家良说:“有的花卉品种,养不到位就不开花或开花时间短,让养花人失望。可是菊花只要到了季节,就一定会开花,就算品种特征没表现出来,它也会开得很好看。由此可见,菊花很守信,这是它的品格。如果人对它精心呵护,它也会给人灿烂的回报。而且菊花不畏寒冷,是人的榜样。看上去是人在养花,其实花也在养人,是一种心灵交融。”

传承创新,普及菊艺

作为全国知名的菊艺大师,总有各地爱菊人慕名来向叶家良求教。如今,叶家良的入室弟子遍布多地,除了传授养菊技艺,他对后辈也有所要求——必须能够培育出新品种。“如果都不做育种,菊花品种就会越来越少,所以我让弟子们在不同地域、用不同的办法培育新品种。菊花丰富多彩了,也是为菊花发展做贡献。”叶家良指着花圃里几支新培育的菊花说:“现在我们的课题是重点培育红色和纯紫色的品种。这两种颜色的品种目前很少,要努力让它们变得丰富。”

淡妆垂露

养菊并不是孤芳自赏,叶家良也关心菊艺普及。令他欣慰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菊花,并且想养菊花、养好菊花。今年6月,水上公园将菊花苗赠与市民,上自八旬老人,下至幼学孩童,都通过微信群跟叶家良和其弟子陈欣学习养菊,数月后,有30多人兴高采烈捧着菊花回园送展,他们自豪的同时,也知道了养菊人的不易,更品尝了养菊的魅力。看着菊展上市民们的成果,叶家良说:“别着急,如果这30多人养下去,再慢慢地、不断地吸引更多爱菊人,经过日积月累,咱们的菊艺错不了。”

菊展期间,许多市民在微信朋友圈晒出拍摄的艺菊美照,还有市民把照片制作成问候早安的表情包。有市民说,“赏菊的同时,也与菊花的精神进行了一次心灵的问答。”这也应了叶家良挥笔写下的此次菊展主题词——传承千年国粹,菊韵扮靓津城。(天津日报记者 刘莉莉 文并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