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纪录片《海河》从海河水脉、海河精神和海河成就三个视点展开,既重视人文关怀,也凸显现实观照,多样的、多角度的叙事视角和影像表达,使得海河形象更加饱满,也彰显了华夏文明的感召力。

第一,《海河》打捞华北地区的水脉和自然生态,展现了海河流域的历史文明,探寻海河文化精神。同时,该片没有局限于海河自身,将太行山、白洋淀、京杭大运河等串联一体,体现了一种大地理的视野。《海河》借助古海岸线,讲述着黄河与海河的渊源;从古人千方百计地贯通京杭大运河,追踪南北方商贸往来和文学艺术的交融;从永定河、白洋淀组成的自然生态圈,透视京津冀协同发展关系。该片还讲述了多年来海河与人民的利害关系,体现中国人自古以来用水、治水的智慧。

第二,《海河》梳理海河历史变迁,捕捉时代回忆,压缩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将水文地理与情感空间结为一体,穿今越古,又指向发展未来。《海河》遥望女娲造世人、精卫填海的传说,传承历史精神以照应当下。既有老一代建设者在林场植树造林的故事,有林县人民开凿红旗渠的创造精神,也有治理海河的斗志决心,还有近来河南水灾时人们的同心协力。《海河》由个体到整体,由境内到境外,采用多视点叙事折射海河文化和现实发展。张库大道馆长讲述大境门至俄罗斯恰克图丝路的发现,年过九旬的高景云先生回忆天津城遭受的洪水,磨损的垫肩和独轮车记载着“小老虎班”与海河的日夜战斗,这些都是具体而微的个人记忆,反而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增进了人们对海河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第三,《海河》借由独特的中华美学方法,提升了生态人文纪录片的审美体验。该片借助动画技术再现了《燕山八景》《康熙南巡图》《卢沟运筏图》等名作,将工笔山水画变成长卷动画,鸟兽飞而景不动,溪水流转而高山耸立,人们泛舟水上、牵牛耕地、迎风扬谷,以情境交融的手法提升影像表现力,抒发了传统中国的水文化思想,突出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具有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同时,《海河》影像语言细腻,又兼具冲击力。《海河》巧妙地使用了《运河交响曲》的演奏,借助合奏的同期声,反映了千万人勠力同心塑造的运河文化,表现大运河带给海河流域广大地区通达各地、融汇四方的作用。在第三集中,多次使用动画表现了京杭大运河水利建设,结合地图,声画同步,传达了人工运河的地理区位,在表现郭守敬“巧思”时,泉水向西流动,将西山的十大泉水沟通,通俗易懂地阐释了通惠河如何和京杭大运河连接。《海河》大量使用航拍镜头和特写,呈现海河流域的水系脉络,勾勒出中国北方的地理版图,千沟万壑的泥河湾,绵延千里的古长城,泥沙沉积的入海口,使观众直观感受到海河平原的独特风景。

总之,《海河》以创新性的纪录片话语反映了海河文化精神和社会现实发展状况,并以此作为切入点,致力于提炼和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塑造国家文化的象征,这是一部视野宽阔,内容丰厚,具有标杆意义的生态人文纪录片。(刘忠波 作者系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