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3日,港交所宣布推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以及双柜台庄家机制(简称“双柜台模式”),进一步支持人民币柜台在香港上市、交易及结算。

目前市场准备就绪,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数据显示,已有5家上市公司向联交所提交申请批准增设人民币柜台。这意味着港交所力推的双柜台交易模式即将落地,离岸人民币即将迎来更加丰富的投资标的。

问题来了,什么是“双柜台模式”,如何交易,哪些标的可以直接用人民币交易,双柜台交易的好处有哪些?证券时报记者将一一为您解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家公司提交申请增设人民币柜台交易

据港交所此前披露,待监管机构批准及市场准备就绪后,“港币-人民币”双柜台的登记程序预计于2023年上半年展开。

据记者统计,截至3月17日,已经有5家港股上市公司提交申请,包括快手、吉利汽车、中银香港、香港交易所、安踏体育。

快手公告称,已于3月1日向联交所提交增设人民币柜台交易计划,公司认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将为公司股东及潜在投资人提供更多投资灵活性及股票流动性,也利于支持人民币国际化。

安踏于3月16日提交申请,并同样认为,在双柜台模式下增设人民币柜台,可为股东及投资者提供买卖货币的选择,并且有机会获得新的人民币流动性。

什么是双柜台模式?

证券时报记者采访获悉,“双柜台模式”主要是指一套交易流程:

首先是合资格的证券——基本确定的是要进入到港股通,双柜台证券名单由港交所择时公布。

其次,同一只上市公司股票可以用港币计价也可以用人民币计价,比如港交所的股票目前是港币计价,现在增加一个币种——人民币计价。投资人既可以选择用港币购买也可以用人民币购买这只股票。

第三,就是选择符合条件的证券商支持双币柜台交易。一般而言,证券庄家和特许证券商在香港统称为“庄家”,而且必须要获得相应资质,比如证券庄家至少是要被港交所认可,或者评级在穆迪A3以上,或者无论任何时候,公司的实缴股本最少为5000万港元等值,股东出资最少为1亿港元等值。

第四,清算。双币柜台之间的结算时间是T+2。

整个交易流程、庄家活动及结算模式称之为双柜台模式,其实施办法将视乎监管机构批准。

如何识别及交易?

港交所文件显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交易安排将大致遵循现有股票代码分配计划,即港币柜台的股票代码是以“0”开始的5位数字,而人民币柜台的股票代码是以“8”开始的5位数字。港币及人民币柜台股票代码的最后四位数将相同。人民币柜台的股票简称将后缀“-R”。

交易安排方面,在人民币及港币柜台的证券为相同类别且可互相转换的基础上,若其中一个柜台(如港币柜台)是可以进行卖空的指定证券,另一个柜台(如人民币柜台)也可以按照交易所规则被纳入为可进行卖空的指定证券,相应的,两个柜台均会在交易所公布的可进行卖空的指定证券名单中。

鉴于两个柜台的股票属于同一类别,且可相互转换,购买或以港币持有该股票,以人民币卖出都将被视为持货沽售,反之亦然。

对于符合卖空资格的指定股票,比如以港币借入股票,随后在人民币柜台卖出,将被视为有担保的卖空,反之亦然。

值得一提的是,在双柜台模式下,由于人民币柜台仅供交易及结算,故不会向人民币柜台提供实物股票存入或提取服务,实物股票只可存入港币柜台之后再转换至人民币柜台。同样,人民币柜台需转换至港币柜台之后才可以提取实物股票。

所有香港结算费用,除代收股息服务费及代收利息服务费外,都以港元计算及收取。代收股息服务费及代收利息服务费是以有关证券所采用的合资格货币计算。

被指定为“双柜台”证券有什么好处?

持有“双柜台”的发行人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不同交易货币选择,以及开拓人民币交易的新潜在渠道。由交易所指定的双柜台证券可以引入庄家以提供流动性并缩小港币与人民币柜台之间的价格差异。

比如,设立人民币柜台后,QDII基金和港股通投资者可以选择人民币柜台交易,消除投资港股的汇兑成本和汇率风险,有利于促进港股通交易,吸引更多内地资金参与港股投资。

申请流程、处理时间、投入成本是怎样的?

由于“双柜台模式”会对上市证券的交易安排有影响,上市发行人先提交申请,然后港交所同意,并向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申请将上市证券纳入结算系统的多柜台合资格证券,再对外刊发公告通知,告诉投资人,公司已经申请增设人民币柜台交易。

目前暂无有关人民币柜台申请的特定规定时间表。即,看公司提交,不作强制要求。也可以是先申请了人民币柜台交易,后面还可以取消不设人民币柜台。

另外,增设人民币柜台也无需向港交所支付任何费用。

双币柜台证券持有人的待遇会否不同?

人民币柜台仅供交易及结算使用,而且两个柜台买卖的都是同一只证券,因此享有的权利也是完全相同,不存在区别对待。

如何计算“双柜台”证券市值?

港交所会按照“双柜台”证券的总发行股份数及港币柜台的收市价计算总市值。

责编:叶舒筠

校对:王锦程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END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