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健操控着遥控器,无人机腾空而起,匀速向眼前绿油油的农田飞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孙学文拿出自己多年前的“装备”,回忆起“第一代”打药设备的情景。

孙学文驾驶农用四轮拖拉机(“第二代”打药设备)。

购买植保无人机前,这台四轮打药拖拉机是孙学文用来喷洒农药的主要装备。

孙健遥控植保无人机过程中,给孙学文演示操作细节。

将要学到“第三代”打药设备的操控技术,孙学文喜笑颜开。

孙学文与儿子孙健将花费7.6万元购置的T40大疆植保无人机搬到田间。

孙健调试植保无人机。

8月的一天,东丽区华明街种植户孙学文的1000多亩玉米地里,一架植保无人机正在进行喷洒作业,孙学文的儿子孙健熟练地操控着这架无人机,为玉米施肥。近年来,农业机械提档升级,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种植户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孙学文一家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10年的时间,孙学文家承包的田地从10多亩到1000多亩;从最初“全家总动员”纯人工种植,到购置拖拉机,再到购置收割机、挖掘机、播种机;年收入从5万元到如今的40余万元,孙学文家的种植经历充满着“与时俱进”的魄力,这让村民都不由地喊孙学文为“孙大胆”。植保无人机是孙学文2021年花费7.6万元购置的新设备,儿子孙健为此还特意报名参加了无人机飞行技术学习班,并顺利拿到了无人机飞行驾照。用上无人机,孙健1小时便可轻松完成100余亩玉米的施肥、喷洒农药作业,比以往工作效率提高了2到3倍,告别以往繁重的体力劳动,补齐了植保短板,孙学文家的农田在实现机械化种植的同时,又升级到了“智能化”种植。

机械化播种、自动化灌溉、无人机植保……靠着不断摸索,孙学文和孙健父子俩俨然成了“新型职业种植户”,这背后是科技的进步,更是理念的持续更新。与时代共频,孙学文父子俩是如今大批种植户的缩影,他们正用新科技织绘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版图。

记者孙立伟通讯员翟鑫彬摄影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