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秦香莲》《花为媒》《拜月记》……近来,天津评剧院复排多台青年演员担纲主演的传统名剧,以戏带功培育戏曲青年,积极探求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结合之道。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曲艺术的舞台很光鲜,而练功房里却很枯燥。“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年轻人的兴趣和动力。”天津评剧院院长曾昭娟直言,“培养年轻人才对当下戏曲传承十分重要,而戏曲艺术是需要实践的。舞台上需要表演什么,演员肯定会在背后下大功夫练习。青年演员有戏唱,有登台展示的机会,积极性和干劲儿自然就能调动起来,达到以戏带功、以功促戏。”

此前,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来津,为天津评剧院指导排练《花为媒》。排练厅里,年近八旬的谷文月边示范边讲解,青年演员们也学得认真带劲儿。7月17日,由谷文月弟子徐雯主演的经典舞台版《花为媒》在津成功上演,既让观众欣赏到电影版、舞台版结合的精华,也让观众感受到青年演员的日臻完善、评剧经典的传承有序。

谷文月认为,这些传统经典剧目,是经过一代代人的推敲、加工、提高,进而走向成熟、完美。让年轻人来学习继承其中唱念作舞俱佳的艺术精华,是以传统剧目带动青年演员培养,也符合戏曲艺术“继承发展”的规律。谷文月说:“我们应该把这些古老的经典剧目继承下来,以此打下坚实的艺术基础,这样才有能力发展,进行新的创作。新的创作再经过不断打磨和时间检验,又会成为新的经典,这就是戏曲的薪火相传。”

除了7月上演的《秦香莲》《花为媒》,目前《拜月记》也在排练中。这出戏是评剧表演艺术家小花玉兰的代表作,此次的主演、小花玉兰弟子刘洛含坦言:“这出戏里的唱很好听,却也很难唱。就好比武侠片里,需要强劲的内功来支撑,非常考验人。”

排演此戏虽然面对挑战,不过,有剧院领导的支持鼓励、诸多前辈名家的保驾护航,刘洛含带着幸福感和责任感努力投入排练。她说:“院里非常重视青年演员,常给我们创造难得的机会。我要把机会转化为动力,不辜负剧院和老师们的期望。”

近年来,天津评剧院注重后备人才的培育工作,不仅为青年演员排演老戏,在创新剧目中也积极启用新人。剧院新创演的大型现代评剧《革命家庭》中,饰演主要角色的王晓宇、王晓凌等青年演员表现亮眼,同时,剧院学员班的学员们也参与演出,得到舞台锻炼。

曾昭娟介绍,目前,剧院还在给青年演员们排练折子戏,共有30多出,计划轮番上演。“我们要让院内的青年演员逐一亮相展示,再让观众投票选出谁是他们心目中的好演员。对于观众认可的折子戏,就将其‘放大’,排演整出剧目。这一举措也意在将人才培养和观众喜好、市场需求进行结合。”(天津日报记者刘莉莉)

推荐内容